大二男生對“同居”的理解
“在虛擬社區里可以完全不必受任何社會道德的約束,可以同時有幾個同居密友,很輕松。我們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生活”一位有四個月“同居”經驗的大二男生對于此這樣解釋。
據了解,大學生門玩的所謂“心靈同居”是指網絡虛擬同居,即兩個沒見過面的網友,根據網上提供的資料相處、戀愛、同居。這種虛擬的網絡虛擬同居被披上“心靈同居”的外衣,在高校中日漸風行。
小陳是南京某高校法律專業大三學生,他對記者介紹說,自己有一位“同居”快一年的女友。兩人是偶然在網絡上認識的,開始因比較談得來就一直保持聯絡,后來漸漸熟絡就談起了戀愛。戀愛后不久就“同居”了。小陳介紹說,女友是學藝術設計的,常常將自己設計的“家”發過來給他看,還要他參考怎么布置新“家”,兩人常常會因為書房或其他的一處布置爭論不休,換來換去、樂此不疲。問到將來,小陳坦言兩人都沒考慮過,至于是否相愛自己都不清楚,只是兩人這樣相互傾訴已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平時生活兩人沒任何關系,周末在網絡上兩人就儼然是同居良久的戀人了。
另一位會計專業大四的王同學的話更是耐人尋味,“沒房子、沒女朋友,就業壓力又那么大,真的不行,只好找個假的來安慰自己了。而且還能同時和幾個女友交往,這是現實生活所不允許的。”
南師大社會學系徐翔教授認為,這類生活是基于當今網絡文化的產物。對網絡信任是網絡文化特性決定的的,網絡具備平等性、匿名性等大學生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特性,切合現在社會表達感情方式。這類情感在社會學領域被稱呼為后現代情感。美國社會學家羅賓科恩、保羅肯尼迪在《全球社會學》一書中首先提出這一概念,這類情感特性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情感表達方式的匿名性等。徐教授概括說,這些看似荒謬現象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社會必然現象。學生中更多出現類似情感與學生交往面狹窄、對周圍人不信任有關。但過分以來網絡虛擬文化容易扭曲人格,網絡生活方式非理性。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可適當擴大交往面;培養自己的競爭型心理素質;多與自己信任的人交流等等。
時間:2020-04-02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