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顯示,高考完之后的心理疾病問題一點也比考前少。高考之后的兩周是心理和身體問題爆發的高峰期。在高考之后,對未知成績的焦灼和未來生活的迷茫,很容易引發抑郁和焦慮情緒。
考后現象
現象1.
高考后,學生也像工作繁忙的業務員一樣,日程都被飯局和聚會排滿。父母也覺得孩子受了好大一場罪,每日飯菜都是大魚大肉。一些考生認為,高考后苦日子總算熬到了頭,所以毫無節制地吃喝玩樂,甚至暴飲暴食,日夜顛倒地上網玩游戲,生活規律全部亂套。這種玩法實質含有一種宣泄的情緒,會導致忽略安全問題,出現一些安全事故。他舉例,以前有個學生被高校推優提前錄取,本可不用參加高考,但該學生還是參加了高考,成績也不錯,考完后去野三坡游玩,不幸從山上摔了下去。
建議:
父母要抽出時間關注孩子的日常起居,合理安排膳食,還要鼓勵孩子多進行體育鍛煉,如爬山、跑步、游泳、各種球類運動等。考生高考后保持正常睡眠量,依照平日生活飲食規律即可。在過度緊張后突然極度放松,通過喝酒、上網打游戲等方式宣泄壓力是最不可取的。
高考結束后,父母也有松口氣的感覺,有些人甚至對孩子放任自流。這種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考后心理問題產生。因此,父母要提高警惕,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并做出正確的引導。
現象2:
高考完之后,學生都會在第一時間內估好分數,有些學生成日心神不定,擔心分數出來和預估不同,分數出來前一天就失眠不安。
建議:
高考結束后選擇一些平時感興趣的事去做,可以參加一些健康、安全的團體活動,在互動娛樂中釋放壓力。
考試結束后,父母的態度對考生心態的影響相當大,有時甚至遠遠大于成績本身。所以,父母也要適時調整心態,充分發揮“避風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如果孩子沒有發揮好,父母要鼓勵孩子把煩惱和痛苦說出來,不要再責怪他,要理智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離高考,再鼓勵孩子對未來做出選擇、安排。
現象3
在高考后,學生每天都是混沌狀態,生活基本上是四點一線,上網、電視、吃喝和睡覺。
建議:
高考之后學生心理出現“真空狀態”考生高考結束后,可適當延續一段時間備考時的生活作息,對未來的生活展開“設想”,甚至可以提前做一些功課,如詳細了解目標學校的各方面情況,還可以選擇一些學習的內容,如考駕照、學習口語這些實用技能。這不僅能讓考生平穩度過這段日子,更可為今后學習、生活打下基礎。
高考后,父母最好不要再過多代替孩子打理他們的日常生活,要給他們創造一些機會去參與各種各樣的勞動。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外出旅游,或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孩子們結伴外出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