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學生早戀,可能和他生活的環境有關,如家庭、朋友、喜好、讀的書、看的電視等等。有的學生在一個偶然機會,便掉進了情網。什么樣的學生最容易早戀呢?當一下這些學生發生有關表現時,就應該引起廣大家長和老師的注意了。
喜愛文學的學生容易早戀
這些學生由于受環境熏陶,感情豐富,多愁善感,喜歡用書中、歌里的浪漫情節來類比自己的生活,效仿藝術家筆下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愛情天地。加上他們有某個方而的才華,常被異性羨慕,故很容易獲得愛的信息。
性格軟弱、虛榮心強的學生容易早戀
這部分人以女生多見,她們從小嬌生慣養,依賴性強,找了男朋友,便覺得有了依靠,她們把自己附屬于一個男孩,因此,很容易成為男生的愛情俘虜。而那些虛榮心強的女生,大多是由于強烈的虛榮心,使她們樂意接受男孩子的殷勤、贊美以及小恩小惠。有的學生是出于"攀比"心理,而走上早戀的。她們看到自己的同齡人有了男朋友,進出于電影院、舞廳、酒館等,于是,也不甘落后。
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容易早戀
這些學生常不受老師歡迎,在學習上很少受到特殊關心,也無法把情力放在學習上,從而根本不會從學習中獲得樂趣,于是,他們便把無處打發的精力和時間轉向愛情,轉向社會,以彌補感情上的空虛。這些學生大多不以班上的同學為追求目標,尤其是女生,常找社會青年。
缺少家庭溫暖和愛護的學生容易早戀
這些人常見于父母感情破裂、離婚、受繼父繼母虐待,或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得不到溫暖,生活在一個冷漠、壓抑,甚至受辱的環境里。于是,渴望得到他人溫暖,而異性的撫慰正可以彌補這一點,使他們嘗到了愛情的甘甜。
以上分析了什么樣的學生最容易早戀,但是如何引導青少年學生走出早戀的誤區?這需要教師、家長及學生的共同努力。

1、積極預防——"早戀早知道"
教師及家長由于平時對學生關心不夠,當學生因戀愛而出現嚴重后果,如懷孕、自殺等嚴重問題時已為時過晚。因此,對于學生的戀愛,教師及家長應該做到心中有數,要細心觀察他們的言語、行動、神色、情緒是否發生了莫名其妙的變化,以便主動地采取措施,避免出現措手不及的尷尬。
2、正面引導——"給他(她)一片藍天"
許多教師及家長一遇到學生早戀,似乎如臨大敵,緊張萬分,快刀斬亂麻是他們的通常的做法。其實,青少年的早戀是正常的心理活動的體現,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予以引導,早戀可以妥善地解決。早戀并不可怕,電視劇《校園先鋒》和《十七歲不哭》中涉及了早戀這一問題,劇中鮮明地揭示了一個通俗的道理:不要把早戀的學生看成是壞孩子,更不能簡單粗暴地歧視他們。
要實現對青少年學生情感上的問題進行正面的疏導,教師、家長的真誠和真情至關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大喊大叫,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事實證明,"圍、追、堵、截"的方法難以真正解決問題。
教師及家長,首先,要理解早戀的孩子,理解他們成長中的煩惱與困惑;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隱私,不能不問情由一味指責,也不能動輒訓斥漫罵,嚇唬威脅,更不要當眾點名批評。因為性心理活動是一個人心靈深處最深沉、最神秘的一角,有時瞬間的思想變化會影響終身;再次,對早戀的學生要寬容,應該認識到,少男少女正"走路",因而難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跌交,相信他們能夠走出早戀的誤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早戀中解脫出來,真正地擁有一片蔚藍色的天空。
3、提高認識——"有''情''未必真豪杰"
作家廬隱說:"人若無感情維系,無論海闊天空,也難以使郁結之心消釋。"情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但是不恰當的"情"卻是有害的,正如早戀的"戀情"。因此要讓青少年學生明白,什么時候的戀愛是最美好的,什么時候的戀愛是苦澀的。
青春期異性之間的愛慕和憧憬如太陽初生的薄霧,它是美好的,而一旦釀成云、釀成雨,甚至釀成雷電與冰雹,對于初涉人生的少男少女來說是難以經受的。所以,對于青春期異性之間的那種憧憬與朦朧,最好是呵護她,而不是走進她、揭開她,因為,"有''情''未必真豪杰"。
4、參加活動——"替自己松綁"
青少年學生在發育成長過程中,精力充沛,生命力盎然,有著各種各樣的需要,因此應該注意積極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充實的生活內容,使他們有機會、有價值地使用自己的精力,有意義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并在活動中培養他們廣泛的興趣,使單純的性欲望被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代替和升華。這樣性能量便能夠得以恰當地置換、轉移和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