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語言傷害孩子記憶深
教練式父母做法:糾正的作用很大─但鼓勵的作用更大。
周婉湘以民國83、84及86年所收集之臺灣大學學生共317名(男124人,女193人)為樣本,讓受試者填寫負向言語開放式問卷,先請受試者圈選,是否聽過27類不同的負向言語,再請受試者針對第一部份所勾選曾經聽過的話語,進一步填答在五個發展階段,是否聽過此類話語,若聽過則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實例,在每一個實例中,受試者寫下父母實際說過的負向話語、當時發生的情境、聽到負向話語時的感覺、以及當時的反應。最后請受試者以五點量表評估聽到負向話語當時的傷害程度。
父母的負向話語內容可能影響子女的反應。相反的,子女如何因應父母的負向話語,也可能再進一步引發父母不同的反應,進而衍生出不同的沖突解決模式及管教結果。結果發現:父母在多種日常瑣事中,皆會使用負向言語作為管教手段,有多種管教的情境具有文化特殊性,且依各個發展階段中常出現之生活事件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言語管教內容。
雷庚玲一項有趣的研究,是針對父母言語傷害孩子的調查,調查對象是針對大一新生,請他們回憶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曾經說了那些話,讓他們覺得受傷了,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經過統計后,父母親語言傷害孩子的九種類型為:
1)說孩子笨。
2)說孩子沒有用、沒出息。
3)用粗話罵孩子。
4)說要把孩子趕出門、叫孩子不要回來、叫孩子去死。
5)說要把孩子丟掉、送人、叫警察或鬼抓走。
6)用反諷式的話罵孩子。
7)說希望當初沒有生下那么不聽話的孩子、說懷疑自己是從醫院抱錯的。
8)說孩子把父母的臉丟光。
9)問孩子怎么不多學鄰家的小孩,人家的孩子都如何又如何。
記得小時候,如果我沒有順從父母親的意思,或照著他們的要求行事,或調皮搗蛋時,他們偶而也會略帶恐嚇的語氣說:「再調皮就叫警察把你抓走」、「不乖喔,叫鬼把你帶走」、「你是從垃圾堆撿回來的」。也許是想嚇嚇我吧,要我乖乖地聽話,也許沒有惡意,但自己就會收斂一些。
德國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文學家及西方主要思想家之一歌德曾說:「糾正作用很大,但鼓勵的作用更大。」正面話語會帶來激勵,負面話語會帶來傷害。你有沒在人生的低潮中,遇見有人適時扶你一把,對你說些激勵、安慰與肯定的話,讓你在軟弱中有力量站起來,在絕望中重見希望。你有沒有被別人的話語傷害過,一直到現在都還耿耿于懷,過不去呢?這些話也許不是故意的,但都帶來傷害,嚴重的話令人心碎。
時間:2020-03-14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