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自我檢視一下:焦慮情緒已經影響日常生活了嗎?或總是冒出無中生有的焦慮嗎?簡單來說,如果壓力事件本身并不嚴重,但身心反應卻相當激烈,這就是病態的焦慮。
還有一個簡單的判斷原則:當焦慮已經讓你覺得每天都不舒服、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那就要好好面對了。病態的焦慮,會透過情緒、認知、行為改變與身體癥狀來表現,而且會放大負面感受,情緒變得焦躁不安。以下是病態焦慮的癥狀:
•情緒癥狀/極度的不安、情緒起伏過大、心情總是不平靜。
•認知思想癥狀
1)認知癥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性變差。
2)思考模式/災難化思考、以偏概全、自我挫敗、預設不好的后果等。
•行為改變癥狀/不斷的逃避、坐立不安、來回踱步停不下來。
•身體癥狀
1)不舒服、說不出原因的身體不適;影響個人日常生活。
2)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心悸、胸悶、頭暈、頭痛、腸胃不適等。
在認知思想上,長期處于焦慮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記性變差等。有的人思考模式會變得偏激,常有災難式思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是往壞的地方想。」遇到一點小事就像天要塌下來,覺得「一切都完蛋了,沒希望了、活不下去了」。行為表現上會不斷逃避、坐立難安,卻又沒辦法展現具體行動去做些什么,只是一味擔心。身體表現則是常常不舒服,偏偏怎么檢查都是正常,這些都是病態的焦慮癥狀。
•醫師小叮嚀/客觀來看,壓力事件并不嚴重、身體和情緒反應卻相當激烈時,就要提高警覺,千萬不要讓焦慮恣意增生、繼續擴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