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
坦白說,從前我是個想法極為負面的人,或者說個性極為悲觀。那么我是怎么改變成為如今這樣的呢?我想從「記憶」談起。
我的父親是中學教師。在文教家庭中長大,得承受著必須成為「好孩子」的無形壓力。老師的孩子被問到想成為「好孩子」還是「壞小孩」時,只能夠回答「好孩子」。我既曾是模范生,也當過不良少年。小學四年級之前,我是眾人都拿我沒辦法的壞小孩。我曾在上學之前拿著鋸子出去,鋸倒附近鄰居的圍籬與樹木,事后母親只得臉色鐵青地挨家挨戶向鄰居道歉。
上小學之后我變本加厲,常常激烈地反抗老師。我三年級的導師是個年輕的女老師,我經常惡整她,甚至把她給惹哭了,印象中這名老師只教了一年就離開了學校。升上四年級之后,換了一位男導師。他動不動就甩我耳光,令我過得非常不開心,那時我會推倒書桌、椅子反抗他。以現在的話來說,這或許就是校園暴力。老師曾被我惹得大為光火,將我趕出教室:「你滾出我的教室!」我還暗自竊喜,帶著一堆手下在校園里玩。那天恰好下著雪,于是我要大家搓雪球,并且把石頭包在雪球里,然后往教室里扔。我們砸破了教室的窗戶,教室里一陣騷動。
總之,我那時總想反抗「當好孩子」的壓力,所以想盡辦法胡鬧。不過現在想想,當時我努力扮演著不符自身本質的壞孩子,那完全是抵抗不了壓力下的反撲。到了小學五年級,情況有了轉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問我:「你要不要來吹小喇叭?」結果我一吹就迷上了,從此之后逐漸變得積極,陸續擔任過學生會會長、參加正確騎自行車比賽得獎等等。我的行為與以前迥然不同,從壞學生變成好學生。
但是當「好孩子」是很累人的事,我經常因而感到焦躁不安,久了偶爾還是會大暴走。就這樣度過不安定的青春期。小學畢業后,由于父親工作的關系,我們舉家搬到當時的西德居住。不過中學二年級時,我離開家人獨自回到日本,進入公立國中就讀。當時的導師教我如何以「日本男子漢」的姿態生活。這名老師學習武士道,背部直挺挺的,既威風又帥氣。
這正是日本男兒的榜樣。我非常憧憬成為他那樣子,因此就讀高中時便加入弓道社,專心追尋日本人的精神。總之,我從「扮演好孩子」逐漸轉變為「演出理想的自己」。只是,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若是仔細探討,我只不過是經常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隨著別人對我的評價配合演出而已。進入東京大學后也是一樣。我最在意的仍是別人怎么看我。就算是以司法考試為目標,內心的某個角落也會想著若通過司法考試,那真是太帥了。我以前就是這樣俗不可耐,總是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扮演外人認為我應該是的樣子。
時間:2020-03-08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