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憂郁癥已成主流
今年三月發(fā)生德國機師可能因憂郁癥之故導致墜機事件,職場心理健康議題引發(fā)各界關注,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資料,憂郁癥已是職場疾病主流,員工如果因得到憂郁癥失去工作能力,帶給企業(yè)的成本損失,比關廠或罷工還嚴重。
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謝孟雄表示,壓力就像是人的血壓必然存在,不見得都是不好的,重要的是學會怎么紓壓,因此董氏基金會與多家企業(yè)2012年起訂定五月第一個星期一為企業(yè)紓壓日,提供多元紓壓體驗課程,讓上班族學習正確紓壓,至今有上萬人次參與,今年已有20家企業(yè)參與,要號召更多企業(yè)共同關心上班族心理健康。
深呼吸、運動、聽音樂、定期休假、泡澡,養(yǎng)成紓壓五習慣。
中華民國咨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徐西森表示,上班族如果發(fā)現最近經常感到:
1-時間不夠用,事情總是做不完
2-情緒不穩(wěn)或出現焦慮、無奈、憤怒或煩躁等心情
3-身體疲累酸痛、不舒服或生病
4-無法意料的不好事情接連發(fā)生
5-工作態(tài)度改變,經常請假、遲到、早退、精神委靡不振
6-工作效率持續(xù)明顯下降
7-感覺自己或周遭的人個性、想法、做法突然改變
8-看誰都不順眼,與人疏離或是產生沖突、爭吵抱怨。
以上這些狀況不斷出現,就可能是一種壓力警訊。
但工作時出現壓力,無法立即抽離工作環(huán)境,最好的紓壓方法就是好好運用大腦「停-看-轉-動」
停(Stop):停止負面想法
看(Turn):看看自己的優(yōu)點或自己所擁有的
轉(Turn):腦筋轉個彎,好的想法取代不好的想法
動(Focus):展開行動,做有益身心的紓壓活動」。
例如覺得主管要求多,心情不好時,馬上提醒自己:「Stop!別這樣想,別給自己找罪受(停)、我有關心我的家人、我身體健康、沒有事情會難倒我(看),工作多總比沒工作好、主管對我要求多代表對我的重視(轉),趕快把事情做好,下班后去運動或看場電影,慰勞一下自己吧!(動)」。
不論男性或女性上班族,張鈞寧及王傳一最建議運動紓壓。張鈞寧、王傳一此次受董氏基金會之邀擔任企業(yè)紓壓日代言人,他們在記者會現場說明,從董氏基金會2014年公布之資料顯示:
男性上班族壓力來源前三名為「業(yè)務」(工作量過多、業(yè)績壓力等)、「健康」(長期外食、沒時間運動等)及「時間」(工作時數過長、工作時間日夜顛倒等)。
女性則為「健康」、「業(yè)務」及「時間」;在紓壓方式上,男性最常用「運動」紓壓,其次為「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女性則是「看電視、電影」、「找親友訴說」及「聽音樂唱歌」。
此調查呈現出紓壓方式上男女大不同,但兩位代言人對紓壓習慣的建立想法一致,都說「運動,是最好的方法」,鈞寧分享,在大陸拍戲時因為沒有親人在旁邊,壓力很大、感到孤單,她就在飯店外圍跑步,邊跑邊哭,將情緒發(fā)泄出來后心里也跟著輕松。傳一則是遇到壓力或心情不好,讓自己靜一靜,再到健身房跑步,讓原本80%的負面情緒,降到20%,找到好心情!
合作企業(yè)紓壓日的企業(yè)之一臺灣巴斯夫吳永亮總經理表示,巴斯夫總部于德國,非常重視員工健康議題,自成立的第二年(1886年)起便在德國化工業(yè)創(chuàng)下首例聘請職業(yè)醫(yī)師,后續(xù)也設立員工餐廳、圖書館提供更加健全的員工福利。今年度為巴斯夫創(chuàng)立的150周年,以從「心」開始,你「職得快樂」主題進行一系列的情緒管理講座,希望協(xié)助員工能夠有效學習紓壓的方法。
時間:2020-03-07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fā)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yè)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yè)
- (一)發(fā)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fā)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