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活動能夠減少焦慮感
「喜」或「憂」,全國12萬9千多名考生接獲成績,大多呈現這兩種極端的情緒反應,學測已放榜一段時間,從準備到考完,學生們經歷的情緒如同坐云霄飛車般大起大落,嚴重者甚至有焦慮不安、肚子痛、頭痛或睡不好…等身心狀況。接踵而來還有四月的統測、七月的指考等,臺灣學生不得不面對這種「考世」的現實,根據董氏基金會歷來調查指出,「課業問題」為臺灣學生最大壓力源之一。幫助孩子渡過考試壓力期,根據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建議,體能活動能夠減少焦慮感,有助建立面對壓力的能力。
另一項來自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也指出,久坐的孩子面對壓力情境時比活動量大的孩子分泌更多可體松(cortisol),這種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研究者將252名8歲的兒童依照活動量分為-活躍、中度、久坐三總類別,給予他們做數學和說故事等任務。結果發現,活躍組的可體松水平在執行任務時改變不大;久坐組則明顯增加。這顯示精神和體能活動量有關,透過運動調節壓力荷爾蒙對壓力源的反應,能讓心理更健康,進而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董旭英教授表示,臺灣多數學生面對考試,總覺得一定要獲得「特定」的成績、上「特定」的學校,設立「特定」的目標而造成自己很大的壓力,建議學生在心態上,試著將大考當作人生中的「一個」考驗而非「唯一」的考驗,不同的考試結果會帶領你找到不同的人生出口,把大考視為人生的一個「中點」而非「終點」,在考試準備時除訂定讀書計畫,更要維持平常的休閑生活,同時與周遭的親人、師長、朋友分享心情,避免讓考試壓力成為心理上的問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良好的持續力與體力是馬拉松選手的基本要素,再搭配一些小技巧便可以跑得久又省力,準備大考的情緒就如同跑馬拉松,同學們除了平日規律作息,特別是充足的睡眠與均衡飲食外,可透過與自己的比較,增加快樂經驗(例如完成讀書進度就給自己鼓勵、與自己前一次的成績做比較、讀一小時或完成一個段落復習,就聽首喜歡的音樂或看部影片…等),避免像是大吃大喝、夜游、電玩…等刺激活動,造成情緒過度起伏;當面臨家人過度要求、斥責或是過多關心時,應告訴他們:我可以自己來或我需要什么。她也說明,從董氏基金會歷年調查中發現:因情緒不佳而去運動的學生中,有82.2%認為運動過后心情會變好。前述研究也證實運動有調解壓力,穩定情緒的效果。所以,建議同學們多從事慢跑、快走、定點伸展操、跳繩…等,自我易掌握時間的運動。甚至養成習慣,透過規律作息與運動,讓好情緒如同跑馬拉松似的持續,以面對大考壓力及降低焦慮感。
時間:2020-03-06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