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對強迫型工作者的情緒問題
許多人趁著端午連假出游旅行,連續假期提供放松和紓緩低落情緒的機會,是否真能有效釋放工作的壓力?休假有那些正面影響?根據一篇發表于〈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發現,休假對于強迫型工作者(工作狂)在與工作有關的反思與情緒上具有正面效果。該研究以54名員工為研究對象,夏日假期前兩周、假期中以及假期后第一周、第二周和第四周進行評估調查,詢問受試者包括反思題「我擔心著必須完成的工作」、「我思考著之前工作中所發生的事情」,及情感健康題「今天你感到多快樂?」「今天你覺得多滿足?」與「今天的心情如何?」等問題。
該研究發現,假期為所有工作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復元機會,特別是即使在非工作時間,依然會因為強烈的內在驅力而無法不工作的人。較長的假期能讓強迫型工作者暫時將工作拋諸腦后,有效改善情緒狀態。其假期結束返回工作后,相較于非強迫型工作者,強迫型工作者能較快回復之前的工作狀態。但平日晚上或周末的休息時間因時數太短,不足以對身心健康達到正面效果。
樂群診所范樂群院長表示,若強迫型工作者對假期沒有適當的安排,一到休假期間,可能會因為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昏睡、暴飲暴食、整天發呆,反而讓身體更加疲勞。若強迫型工作者在休假期間,還掛念公事時,容易感到焦慮、孤單,甚至因為覺得自己失去價值而排斥休假,導致倦怠感、對事物提不起勁、眼睛干澀、頭暈、心悸及胸悶等輕微的憂郁癥狀。
范樂群指出,休假的天數須考慮工作的年資、階級及與工作職場商量,由于東方傳統觀念會認為休假是偷懶、不負責任的行為,對強迫型工作者而言,休假常會產生不安與罪惡感。范樂群建議強迫型工作者要改變對工作與休假的價值觀,可以試著問自己希望從工作中得到什么、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快不快樂等問題。此外,休假仍須有計畫與目標,安排旅游或培養的興趣,都是充實假期很好的方式,避免自己因為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感到失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休假必須是讓自己感到沒有負擔,所以預先安排假期,不要選在有重要工作任務非自己處理不可的時候休假是必要的,特別是休長假。休假是一種將工作與生活切割的練習,一開始,練習在休假中多注入快樂的經驗,并學習讓自己放松,可以到家里附近公園或操場散步、看場電影、喝個咖啡度過輕松的下午。特別是強迫型工作者從認知上加入休息是為了應付更多工作,及讓工作更有效率…的概念,較可以享受什么都不做的感覺。葉雅馨建議,不要在休假時為自己訂定難以達成的目標,例如平時不常爬山的人,不要強迫自己在休假時挑戰爬高山;不擅長炊事的人,避免選擇假日在家宴客。強迫型工作者容易在休假時還想著工作的事,因此可以先從每個月的周休二日中,挑選一個禮拜的假日,練習讓自己好好放松,學習將時間留給自己。進而安排一個禮拜或一個月的專心休假,如同上述研究的結果,較長的休假,讓強迫型工作者能暫時將工作拋諸腦后,對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時間:2020-03-05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