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心理創傷
成長中的心理創傷對青少年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能及時治愈這種創傷,孩子很可能因此走上歧途。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
小許自述:我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成績都很好,是父母老師心理的驕傲。可是初三時換了個很嚴厲的班主任,我們犯一點小錯誤都會挨批評,有一次我考試沒發揮好降到班級20多名,我被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挖苦了整整一節課,回家后跟父母訴苦、告狀,反而被父親狠狠打了一頓。我恨老師,恨我父母。從此我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愛上課、遲到、早退、逃學,最后只考了所普通高中。
換了個環境,我以為會好一些,重新開始,可是我發覺我無法原諒我的父母,開始討厭他們,連家也不回,對新老師也存在偏見,根本無法安心學習,我總是想如果他們當時能理解我,不幫著老師訓我就好了,都是他們的錯!
馬上要上高三,我開始恐慌,我這樣的成績還怎么考大學,我是不是就這樣完了?
解壓:
曾綠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小許的問題在于無法正確面對成長中的創傷體驗。從初三到高二,他一直把心理創傷歸責于老師和父母,而忽略了這里面有他自己選擇的一個心態。老師當眾責罵他這個事件,可能給他帶來了創傷,但這個創傷對他的傷害,遠遠沒有小許選擇消極生活態度的傷害大。
首先,我們假定老師的動機是善意的,希望孩子學習好,我們必須和小許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因為這么久以來,小許看待這件事一直是片面的,沒有感受到老師行為當中伴隨著的善意,所以不斷強化沒自尊、痛苦的體驗,產生逆反心理,而我們要幫助小許看到這一點,幫助他理解寬容那個時候老師的行為,他的心理創傷才會開始康復。
其次,面對困境,小許怎么做?一是幫助小許重新作決定,是要過積極的有價值的生活,還是繼續頹廢,利用過去的事情逃避責任。從小許主動來咨詢老師,可以看出他內心已經有動力有決心要改變現狀了,動機足夠。二是通過和小許的現任老師溝通,我們發現小許的基礎還是不錯的,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以鼓勵、正面語言為主,增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為他比其他孩子對批評更加敏感。
最后,我們也要看到這個事件中父母的態度。人的基本需求是安全感,在尊嚴受傷的情況下,本能反應是回歸家庭,從父母身上汲取溫暖。父母的責任在于他們不了解孩子的痛苦,關鍵時候沒有給孩子支持和引導。在老師和學生發生沖突時,孩子對老師有過激語言,家長首先應表示理解,等過了幾天緩沖期,再來和孩子探討如何應對。可能很多家長又會走另外一個極端,遇到什么事都把責任推到學校老師身上,自己的孩子是個寶,這同樣會妨礙孩子的正常發展。要知道,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創傷體驗,這恰恰是個很好的成長機會,讓他知道生活中有著很多不完美,不是沒有傷害,而是如何正確對待傷害。
時間:2020-03-05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
- (一)發現自已的內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