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陪父母”是狠心還是無奈?
“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教而不陪,”這就是社會中存在的“失陪父母”現(xiàn)象,目前,這種現(xiàn)象正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對“失陪父母”,網(wǎng)友和專家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譴責。
事件回顧
3月27日,《孩子,媽媽陪你慢慢長大》一書作者吳文君發(fā)布微博稱:
“現(xiàn)在很多做父母的,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教而不陪!越來越多‘失陪父母’,只肯為孩子花錢,卻不肯多花心思和時間;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卻不對他的未來負責,當孩子渴望陪伴時,經(jīng)常以“掙錢”為借口;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經(jīng)常把“責備”當教育,真是有違“父母”這個角色,該好好反思了!”
吳文君的抨擊引起網(wǎng)友共鳴。某微博網(wǎng)友稱:
“養(yǎng)兒如養(yǎng)狗,這話雖不中聽,卻是真實在發(fā)生的悲劇。太多做家長的,對孩子的感受漠不關心,自以為把孩子養(yǎng)大就盡了做家長的責任,甚至有家長出去搓麻將,把孩子獨自鎖在屋里!這跟養(yǎng)狗有區(qū)別嗎?!”
日益壯大的“失陪父母”族群
百度百科這樣定義“失陪父母”:
因各種主客觀原因未能給予孩子充分陪伴的父母群體。在當今社會中,這一族群具體細分為:1、因家庭或工作原因,與孩子兩地分離;2、因工作繁忙,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3、人雖與孩子相伴但缺乏心的溝通交流。
“失陪父母”一詞來源于網(wǎng)絡博文《一位失陪媽媽給孩子的懺悔書》。博文講述了一位白領媽媽因長期加班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心中充滿愧疚,文中例舉的種種“失陪”現(xiàn)象,引人深思。
失陪,是狠心還是無奈?
對于失陪問題的根源,網(wǎng)友們持有不同意見。
網(wǎng)友“思賢媽媽”:
“很多媽媽下班了還要忙自己的同學聚會,客戶聯(lián)絡,美容逛街,周末長假也會跟朋友一起去旅游玩樂,其實很多人生孩子是完成任務。”
網(wǎng)友“loudiapple”:
“我現(xiàn)在因為要上班,也是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周末才帶會身邊,每次離開她都要靠躲,不然哭得那個傷心哦,真是覺得自己好狠心!所以都不知道要如何讓她知道我是愛她的,只是為了讓她生活得更好而在努力,我想,等她大些就會明白的。”
網(wǎng)友“三口品天下de”:
“大多是因為生活所迫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農(nóng)村留守兒童更嚴重,是個社會問題。”
網(wǎng)友“臭美妞215”:
“現(xiàn)在這個社會,這種生活條件,不能陪伴孩子是媽媽的無奈,哪個媽媽愿意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細節(jié)呢?”
網(wǎng)友“木獨豬”:
“為了兒子,找了份不用加班的文職,雖然收入低了,但是可以準時下班,可以照顧兒子,我覺得值了。對我來說,陪伴兒子生長,把他教育好、照顧好,讓他快樂的長大是最重要,我不會覺得好的學校、貴的衣服還有錢是最重要的,生活過得去就行了,兒子快樂最重要。和老公都是打工仔,沒多少存款,也不準備給兒子報多好多貴的學校。提供一個好的環(huán)境給他,不一定需要很多錢,很多時候,父母的關愛陪伴更重要。”
專家建議:每天多陪孩子一小時
專家表示,“失陪父母”在中國社會已經(jīng)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族群。一部分“顯性失陪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暇常伴孩子身邊;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隱性失陪父母”,以許多全職媽媽為代表,她們雖有充分時間陪伴孩子身旁,卻因為用心不夠與或技巧不足的問題,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人在心不在,與孩子在精神上缺乏共鳴,對孩子的陪伴,有量卻無質。孩子長期處在父母“失陪”的環(huán)境下,將加劇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表現(xiàn)在對外界缺乏信任,難以與他人和諧相處,衍生出焦躁、抑郁、叛逆、自私、過度自卑或自傲等一系列問題。
專家號召“失陪父母”正視問題并以實際行動進行改善,每天多抽出一小時,用心陪伴孩子。
時間:2020-03-05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wǎng)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wǎng) 關注:
- 請不要再在意別人的看法
- 我以前也是一個十分在意別人看法的人,當別人對我說:內(nèi)向的人不好,沒有前途。我就會認為:恩,是呀,我的性格就內(nèi)向,怎么辦呀。當
- 04-03
- 文化缺位致大學生精神的失落
- 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性,有理想有道德講誠信,這應該是“天之驕子”大學生的精神實質與本來面貌。可是在當下的大學校園,這種
- 04-03
- 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
- 從現(xiàn)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
- 04-03
-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題
- 對以下40道題,如果感到“經(jīng)常是”,劃√號;“偶爾”是,劃△號;“完全沒有”,劃×號。
- 04-03
- 大學生為何不愿去學校的心理輔導室
-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lián)盟隨機抽取全國381名大學生,發(fā)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問卷。86.35%的受訪者表示所在高校
- 04-03
- 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全新的大學生活?
- 狐貍見自己確實摘不到葡萄后,停了下來,斜眼望了望葡萄,很不屑地說:“這些葡萄根本沒熟,特酸,我才不吃呢,每年8月份至9月份
- 04-03
- 畢業(yè)生如何選擇第一份職業(yè)
- (一)發(fā)現(xiàn)自已的內(nèi)在需求
美國杜邦公司副總裁卡爾夫說:“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于有太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
- 04-03
-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問卷
- 以下問題是為了你的健康狀況并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請你按題號順序閱讀,在最近一年中你常常感到或體驗到的項目上做&ldquo
-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