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韻長安·工大航跡”實踐隊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指示,勇擔“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創新性地采取“理論學習筑基、實地見學深化、成果宣講傳播”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深入探尋西安的航天精神與航天故事,為未來實現航天報國、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哈爾濱工業大學始終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的辦學特色,在中國航天發展的65年中,與中國航天緊密相連。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哈工大人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為中國航天事業譜寫了一段又一段佳話。
在西北工業大學地鐵站“三航領域 國之重器”特色主題通道,實踐隊追尋“三航”重器中的工大血脈。從“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再到“長征四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孫敬良,自建校以來,哈工大已經為航空航天領域輸送了上萬名人才。“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不僅促進了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多方合作與交流,也為國家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持。著名的國之重器——萬米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其深海電機就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學院特種電機研究中心研制的,實現了深海關鍵部件的自主可控。
實踐隊還與哈工大陜西校友會進行了座談。同學們加強了校友之間的聯系,增強了對“校友經濟”的認識。師兄師姐們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出了校友資源互助平臺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學會不斷思考,借助學校的資源和工具為自己的人生賦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后,不斷迭代讓自己的價值持續提升。”輝煌不息,薪火相傳。前輩的成功故事激勵著在校學子,更加堅定了追求夢想的信念。
此外,實踐隊還參觀了張學良將軍紀念館。張學良將軍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毅然發動了西安事變,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追溯百年紅色血脈,傳承工大使命擔當。哈工大將繼續學習張學良先生的愛國精神,為國家打造國之重器、培養杰出人才。
“紅韻長安”實踐隊以思政教育為底色,以城市發展為背景,以實踐為筆,展現了一代代哈工大人“青春不以山河為遠,志愿只向國家未來”的拳拳熱血和新一代哈工大學子“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發展需求,描繪出新時代青年勇擔青年擔當、實現自身價值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