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加深入地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那獨具特色的傳統建筑風貌以及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近日,實踐團成員懷揣著熱忱與使命感,踏上征程,前往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海南州共和縣、海南州貴德縣等地積極開展調研工作。
實踐團成員懷著滿心的期待與使命感,首先前往了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那充滿歷史韻味的魯沙爾鎮,展開歷史文化名鎮的體檢評估調研工作,分別對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青海明長城以及聞名遐邇的塔爾寺進行了深入調研。此外,實踐團成員還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趙家莊娘娘廟進行了細致的考察。

工作照
實踐團抵達了青海明長城。魯沙爾鎮調研地點除國保明長城遺址外,均為寺院類建筑,仍在在使用當中,有些被活化為旅游景點,有公共衛生間、垃圾桶等基礎設施,格局保存較為完整,保護與發展現狀整體較好。其中縣級文保石咀一村關帝廟、東村村老幼堡大廟未掛牌。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非遺展示活動場所

青海明長城
暫別青海明長城后,實踐團成員奔赴共和縣龍羊峽鎮,開啟新的調研之旅。根據共和縣政府以及龍羊峽鎮政府所提供的豐富信息,我們了解到龍羊峽鎮目前僅有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家寺。這里沒有歷史建筑以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等其他類型的歷史遺跡,然而卻擁有著極具價值的工業遺產——龍羊峽水電站。這座水電站至今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處于使用狀態之中,并且其保護工作極為嚴格,充分體現了人們對這一重要工業遺產的重視與呵護。

工作照

工作照
在調研中可以看到龍羊峽鎮整體基礎設施齊全,環境衛生良好。省保當家寺有掛牌,保存現狀較好,有公共衛生間及垃圾桶等基礎設施,部分墻皮脫落,根據現場可以看出目前正在修繕及擴建。龍羊清真大寺,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也不是歷史建筑,但保存較為完好,可以列為歷史建筑建議清單。龍羊峽鎮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其歷史資源挖掘部分可能欠缺,但鎮域環境風貌保持較好。
省保當家寺
實踐隊成員從共和縣出發前往貴德縣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河陰鎮展開調研,共調研19處地點。其中包括國家級古樹名木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歷史建筑1處等,并走訪入戶了4處傳統民居,通過航拍、攝影、與村民訪談等形式對該鎮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完整的記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貴德文廟及玉皇閣和部分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傳統格局保護利用方面較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貴德文廟及玉皇閣
除了調研獲取資料外,西北鄉土建筑研究團隊還在貴德縣歷史建筑革命列士陵園中以“致敬革命先烈”為主題進行紅色教育學習,陵園中立有許多革命烈士墓碑,此情此景讓實踐隊成員心生敬仰,革命烈士英魂永存吾等青年心中!

革命烈士紀念碑
本次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體檢評估意義非凡。其目標在于全面且深入地探尋名鎮歷史資源的具體數量、精準分布、當前保存狀況以及實際利用情況。通過細致入微的調研與科學嚴謹的評估,能夠為科學有效地保護這些無比珍貴的歷史資源以及合理適度地利用它們,提供詳實可靠、極具價值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