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政策方才起航,雖國有推力望助農村興起,但地勢偏遠,科技文明相對落后的種種沉疴將其發展優熱束在一隅,較之都市的廣闊視野則不免遜色。襟海帶江,舟車輳集,都市豐富的信息資源與其廣闊的國際視野在今開放背景下就如登近星空的高梯,象征著更多機遇。借助豐富資源開闊視野,便更能看清夜星上的陰翳,待到自己收納資源更加完善時,抬手拭去塵埃,夢想之光便粲然綻放。
從國家層面看,雖然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從實際情況看,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各種有利條件積厚成勢。再加上疫情發生以來,上級層面頻密出臺對沖疫情影響的政策措施,這些都為鄉村振興平穩快速發展增添了底氣。
但在這一片市聲鼎沸霓燈狂歡的不夜城中在紙醉金迷中忘乎所以,被欲望支配拋 親情鄉情甚至靈魂的人有太多。若不學會撣去塵灰便易在壓力與世俗中迷了雙眼,再望不見原鄉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道:“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萬里蹀躞,契闊莫忘,行得酣暢,也要記得回望。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平地驚雷,正為我輩所需。”龍應臺所言如此。而身處浪潮中心,做“以我血薦軒轅”的青年,更應揚波而起,摩頂放踵,唱一曲于狂瀾中的時代絕唱。
但是鄉村振興建設并不是把之前農村固有的文化建設而全部刪除文化建設,實行農村建設的靈魂,對上傳的鄉村傳統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據新的形勢有意地加以改造,建設與農村現實相匹配的鄉村新文化,不僅能重構農村的意義與價值體系,削減它們應社會體制變化而產生的“拔根感”,而且能增加村莊社區的聯合能力,有助于共同體維護與重建。
歷史長河浩浩蕩蕩,人生百態起起伏伏。鄉村振興,離不開我們青年人。反觀當下,時代發展,社會變遷。當一座座喧鬧的商場,取代了原本的村落小屋,再也無法享有青磚綠瓦映白墻,潺潺流水映朝陽的寧靜與從容。當一座座嘈雜的酒吧,取代了古色古香的村落古寺,再也領悟不到“潮平風靜月浮海,縹緲樓臺轉金碧”的塵世錯雜和心靈澄靜。不少人抱怨“鄉村太偏僻、太苦太累了,何不安穩的享受城市的燈紅酒綠?”投身于鄉村振興,是血脈相傳的責任,是“飲水思源”的義氣與擔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無悔選擇,鄉村不應與青年“脫節”,人生不該只有城市的霓虹,更要有鄉村的白月光。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應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勤力同心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要相信,置身于發展大潮,與時代一起共振,必然可以讓千年夙愿一朝夢圓,也可以再創輝煌,再譜新篇本次社會實踐,是一次學習鍛煉的機會,更是一次心靈的歷練。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真正來地里面寫,才叫真本事。作為有家國情懷的年輕一代,不妨到鄉村去耕耘,在鄉村振興中講好“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