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8月14日期間,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赴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基地(以下簡稱廣州市住建局)實踐團成員分別在廣州市住建局前期工作處、廣州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市城市更新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進行了為期6周的實踐學習。成員們在各單位的聯絡員老師引導下開展專項課題研究,最終以課題成果匯報會的順利舉行圓滿結束了此次活動。
1.活動回顧

圖1-實踐團成員參觀機場擴建安置項目
實踐基地為成員們安排了豐富的活動,讓成員們全方位感受廣州的城市魅力與民生溫度。實踐期間,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系統地了解廣州的城市發展脈絡、文化底蘊以及未來規劃;深入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安置項目,見證國家重點工程背后承載的安居民生重任;旁聽廣州市住建局局長關于城市更新的講座,思考如何以新空間新產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探訪了泮塘五約社區的老城新居微改造項目,感受人居環境提升中的本土文化傳承。
圖2-實踐團成員在泮塘五約社區調研老城新居微改造項目
在經歷了多次調研討論、數據收集、政策梳理和案例分析后,實踐團成員們順利完成了各自的課題項目,并于8月12日向廣州市住建局領導和指導老師等進行了詳細的成果匯報。會后各領導對實踐團的研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勉勵大家繼續努力,深耕專業知識,貢獻青春力量,也為本次社會實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圖3-廣州市住建局社會實踐總結暨成果匯報會現場
2.成員實踐心得 李明羲同學在廣州住建局的前期工作處開展學習實踐,基于對中大布匹市場的產業調研,研究了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對于此次實踐,她感觸頗深。她說,在學校里,她們更關注理論的創新和推進,而此次實踐使她切身見識了城市的實際運作和管理方法。每一條產業政策背后都是大量的思考、實踐與經驗,需要不斷的反饋和修正,從而權衡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在廣州機場建投公司進行實踐的蘇明偉同學深入調研了廣州白云機場三期安置區項目,研究CMC模塊化建筑技術在實際大型城市建設項目中的實施效果和潛在價值。在與企業技術團隊的合作中,他學到了問題分析和實際應用中的寶貴經驗,對未來的研究和工作有所啟迪。
李琰和羅杰在廣州市城市更新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實踐。李琰同學參與了廣州市地方標準《老舊小區改造技術規范》編制研究。為了探索如何讓老舊社區煥發新生,他所在的小組走訪了近20個典型小區,包含5個兒童友好社區優秀實例。這讓他深刻體悟到加強老舊小區“一老一小”等適老化及適兒化改造進程的重要性,體會到了技術標準背后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
羅杰同學參與了花都區新華路水泥廠自主更新試點項目的調研,旁聽了廣州市城鎮危舊房改造實施工作指引的編制會議和自主更新經驗交流會等,從政府單位和規劃機構的視角了解自主更新的實施全流程和各條例意涵。這些經歷幫助她拓展了理論學習之外的視野,使她有機會將科研興趣與實踐工作結合,以學識推動實踐,以實踐助力成長。

圖4-廣州市住建局社會實踐匯報結束后合影
通過本次實踐,實踐團成員親眼見證了城市建設的復雜與精細。從規劃藍圖到工程實施,每一步都凝聚著智慧與汗水。在管理上,城市管理建設是一個涉及多方利益、合作的復雜系統,從立項、申報審批、規劃、設計到施工,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細的操作和配合。在技術上,進入新的城市化發展階段后,住建領域的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不斷推動著城市管理建設的發展。在政策上,各種政策和法規是指導城市管理建設的重要依據,不僅規范了建設行為,還引導著城市的發展方向。成員們將會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更堅定的步伐,繼續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以“匠心”意識雕琢細節,以“創新”思維破解難題,將“求是”精神貫穿于工作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浙大人的風采,為構建更加宜居、和諧的城市環境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