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深入貫徹這一思想,浙江海洋大學“浙里風華·沿海非遺守護者”社會實踐團隊于2024年7月展開了舟山地區的非遺文化探訪之旅。隨著舟山市“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的扎實推進,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定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馬岙博物館以及舟山博物館的一系列探訪活動中,成員們不僅領略到了舟山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更感受到了這些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的新活力。


一、感受非遺魅力,傳承文化瑰寶
為了進一步了解并保護舟山地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7月9日,實踐團隊前往舟山市定海區,深入探訪了舟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展了一系列調研與宣傳活動。首先由實踐團成員石佑情對館內工作人員人進行了采訪,隨著采訪的深入,館內珍貴記憶與深厚文化底蘊很快被生動呈現。
在館方負責人的引領下,實踐團成員們細細品味了舟山非遺的每一個細節:從清代婚床的雕花繁復中,窺見了古時婚姻習俗的莊重與美好;在女兒出嫁時的家具與花轎旁,感受到了傳統民俗的溫馨與喜慶;而舟山鑼鼓的激昂、貝雕的精細,更是讓成員們對舟山非遺的藝術魅力嘆為觀止,深刻體會到其背后蘊含的深厚歷史底蘊與現代傳承價值。實踐團成員張昊端贊嘆:“每一項非遺都是歷史的見證,它們不僅讓人感嘆古人的智慧,也讓人們更加珍惜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二、探尋海島古韻,領略文化魅力
為深刻感受馬岙地區獨有的海島與文化底蘊,7月11日,實踐團來到馬岙博物館,踏上了一場探尋海島古韻與非遺瑰寶的非凡之旅。在這座歷史的殿堂內,隨著講解員的娓娓道來,配合著精心設計的 PPT展示,馬岙博物館仿佛化身為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史詩,緩緩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成員們仿佛穿越時空,親歷了“海島第一村”的滄桑變遷,見證了海鹽文化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獨特的風情與韻味。
深入博物館,從史前文化的深邃到古代玉器的溫潤,從陶瓷的精美到書畫的飄逸,每一件展品毫無保留的呈現在成員們眼前。無不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訴說著馬岙先民的勤勞與智慧。利用立體動態影像技術打造的馬岙文化“神話影院”也讓實踐團成員們眼前一亮。實踐團成員吳春燕說:“這里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歷史,更激發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三、深度體驗歷史,堅定傳承信念
7月18日,實踐團踏入舟山博物館,展開了一場探索與傳承非遺文化的深度之旅。在“天寶海州”展區,古生物化石以其億萬年前的姿態,訴說著地球的變遷與生命演化的奇跡,讓成員們驚嘆于地球的變遷與生命的演化;在“漁風海韻”展區,各式各樣的船舶模型見證了舟山海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雕塑與現代科技融合的場景更是讓成員們親身體驗了舟山民俗的獨特魅力,編漁網、學漁歌的體驗也讓大家感受到舟山海洋文化的獨特韻味;而在“群島往事”展區,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圖如同歷史的畫卷,緩緩展開舟山文明的輝煌篇章,石器、陶瓷、骨雕等等,每一件展品都蘊含著先民們的智慧,讓大家深切感受到了舟山文明的輝煌篇章。實踐團成員感慨道:“這些遺址不僅僅是石頭堆砌的遺跡,更是我們文化的根。”



通過此次三下鄉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紛紛表示將積極投身到非遺保護的實踐中去。他們計劃將此次寶貴的經歷帶回學校和社會,用實際行動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此次舟山之行不僅加深了實踐團成員們對舟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更為他們提供了一次難忘的社會實踐機會,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繼續致力于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