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繪民族團結新畫卷,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4年7月22-31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組織的“‘新’農聚幸福,邊‘疆’筑團結”實踐調研隊踏上了新疆這片美麗的土地,深入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及喀什地區,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地調研與交流活動。此次行程不僅是對新疆歷史文化、農業經濟發展的深刻探索,更是一次深刻體會與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寶貴之旅。
一、教育為基,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綻放 調研隊首站抵達烏魯木齊的新疆大學。這所高等學府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和教育交流,促進了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隊員們在校史館和座談會上,深刻認識到教育在民族團結中的重要作用。不僅如此,調研隊后續前往喀什大學,感受了“文化潤疆”的成果,國學館、標本館和黃胄先生的畫作展,不僅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民族團結之花絢爛綻放在新疆的土地上。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喀什大學國學館
二、科技助力,共筑經濟繁榮的團結之路
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調研隊成員們感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經濟活力。作為中國與亞歐市場的橋梁,這里見證了各民族攜手共進的繁榮景象。而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科技創新的力量讓人印象深刻。該企業以科技創新為犁,打破國際壟斷,精心研發出棉花采摘機、番茄收割機等現代農業裝備,大幅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為鄉村振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座談會上,實踐隊成員和企業研究人員圍繞技術研發、農機實際應用等議題展開討論,進一步彰顯了科技創新在促進經濟發展、增強民族團結中的重要作用。

圖為俯瞰國際陸港區
三、軍墾精神,照亮農業現代化之路
石河子市,這座被譽為“大西北戈壁明珠”的城市,承載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的光輝歷史。調研隊在此參觀了軍墾博物館,感受了兵團戰士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八師一四三團的棉花種植基地,是科技創新引領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新疆棉花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發展,棉田高度機械化、數字化精準控制,展現出科技創新對農業現代化的持續推動。新疆各項產業的繁榮發展,生動詮釋了經濟發展與民族團結的相互促進關系,展現出中華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創輝煌的壯麗圖景。

圖為棉花種植全自動機械裝置
四、對口支援,民族團結之花在高原綻放 隊員們來到了塔什庫爾干縣,這座由深圳對口援建的高原縣城,是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深塔友誼大橋、深能福塔發電站等援建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也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班迪爾鄉巴札達什特村,援疆計劃讓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高原雪菊等特色作物暢銷國內外,旅游業也蓬勃發展。這一切變化,都是民族團結與共同發展的生動寫照。
圖為塔吉克族特色民居
此次新疆之行,調研隊不僅收獲了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更在民族團結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大家深知,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