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8日,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水鄉智韻”實踐團踏上前往上海的實踐調研之旅。在徐紹元老師的悉心引領下,實踐團成員們實地參觀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與上海交通大學國家電投智慧能源創新學院。本次“行走”不僅是一次對先進設計理念與前沿科技成果的近距離接觸,更是一場關于新質生產力的探索與產教融合新模式的深刻學習之旅。
圖為“水鄉智韻”實踐團與紅旗CA770級轎車合照,館內工作人員攝。
設計之美,啟迪創新之路
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這座設計的圣殿以豐富的展品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引領著他們穿越工業文明的長河。從古樸的傳統工藝到前衛的現代設計,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設計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探索。尤其是那些通過設計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的工業珍品,如紅旗CA770級轎車,不僅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里程碑,更是設計創新賦能產業升級的生動例證。
在“崛起·智造強國”模塊,實踐團成員們見證了中國制造業的強大與先進。中國第一臺國產地鐵盾構挖掘機、殲-10戰斗機、復興號動車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及玉兔號月球車等展品,不僅展示了中國制造業的技術實力,更揭示了新質生產力對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作用。通過互動體驗和設計工作坊,成員們親身體驗了設計的魅力,拓寬了視野,激發了對未來設計創新的無限遐想。
圖為“水鄉智韻”實踐團在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門口合照,館內工作人員攝。
智慧之光,點亮未來篇章
“水鄉智韻”實踐團來到上海實踐的第二站——上海交通大學國家電投智慧能源創新學院(智慧能源創新學院)。這座由上海交通大學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共建的高水平產教融合平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一體,是智慧能源領域的佼佼者。學院的研究方向覆蓋了新型電力系統、清潔能源、智能化技術及綠色能源生態系統等關鍵領域,展現了智慧能源引領未來社會的宏偉藍圖。
學院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其獨特的產教融合模式,該模式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實現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與人才培養的高效對接。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共同研發平臺的建立,確保了研究方向與產業需求的緊密結合。定制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環節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畢業前就能積累豐富的行業經驗,具備直接投入工作的能力。同時,學院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供豐富的創新創業課程和實踐機會,助力學生成長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在科研領域,智慧能源創新學院展現了強大的創新力和引領力。學院在智能電網、光伏、風電、儲能技術等方面積極推進技術創新,不斷提升清潔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此外,學院還建立了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通過多維度評估不斷優化產教融合的路徑和方式,保障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持續提升。
圖為“水鄉智韻”實踐團在上海交通大學門口合照,校內工作人員攝。
產教融合,共繪發展藍圖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水鄉智韻”實踐團成員們不僅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更在新質生產力與產教融合兩個方面獲得了深刻的啟示與收獲。
在新質生產力方面,實踐團成員們認識到,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產業的不斷升級,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需要我們不斷去深入探索、實踐和創新。在產教融合方面,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模式在人才培養中的巨大潛力與優勢。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和項目的實戰鍛煉,學生不僅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去解決問題、創造價值;還能夠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最終成長為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此次“水鄉智韻”實踐團的上海之旅,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刻認識到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無論是工業設計的創新引領,還是產教融合的深度實踐,都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它們以科技為支撐、以人才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共同構成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展望未來,“水鄉智韻”實踐團將繼續秉承“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積極投身于新質生產力的探索與實踐中去,為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優秀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將繼續關注產教融合的發展趨勢和創新實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