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一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和感悟后,大二的暑假我又報名參加了四點半課堂新華書店分隊的社會實踐活動,希望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一份力量,也希望可以繼續加強鍛煉自己社會實踐的能力,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和提升。
在我最后的一個“暑假假期”里,我們團隊一共7人代表湖北科技學院青輔學堂四點半課堂分隊,前往咸寧市咸安區溫泉街道溫泉社區居民委員會以及新華書店給小朋友們進行為期14天的授課。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促進小朋友們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踐行者,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我們志愿者既擔任了小老師,同時也與小朋友們做了知心好朋友。
活動開展前期,為了確保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和達到預期效果,我們幾位小伙伴利用期末考試空暇時間討論課程安排,與實踐地點的社區和書店負責人聯系,了解小朋友的人數、上課地點、場所大小、時間安排等等,以及社區和書店所能提供的物資,根據實踐活動的需要,準備相應的設備、工具、PPT課程制作以及其他相關物資。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分為了前期和后期,前后期小朋友人數不一樣,上課地點也不一樣,課程內容也不一樣。活動主要是以“作業輔導+科普課堂+興趣手工”的形式展開,前期我們的主題是“自然現象”,包括了奇妙的海洋世界、動物世界、自然現象、氣象,我們帶領小朋友們做了許多有意思的科學小實驗,通過小實驗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和體驗科學現象,從而加深對相關科學原理的理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后期的課程更加有意思,主題是中國的“非遺傳統文化”,包含了剪窗花、畫臉譜、做漆扇、油紙傘DIY、發簪、樹葉拓印六大主題,還開展了“美麗小天使”活動。通過學習非遺,促進小朋友們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踐行者,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培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今年的社會實踐我上了2堂課,一節是“自然奇觀”,一節是“剪窗花”。
第一堂課時候,因為許久沒有給小朋友上課,距離大一的社會實踐都有一年左右,所以上臺講課前還是有點緊張。不過看見小朋友們積極回答問題的時候,內心繃著的弦松了下來,看來之前備課和試講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引領小朋友們探索了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極光、發光的洞穴、粉紅湖、火龍卷、藍眼淚等自然奇觀,感受科學的力量以及大自然的多樣性,引導他們用科學的、辯證的眼光觀察世界、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小朋友們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而且我感受到很多小朋友知識面非常廣泛,在他們熱情的回應中,我也逐漸放下了緊張,沉浸的投入到課堂中。手工課的時候他們也十分認真,不過小朋友們也很激動,可以看得出來每個小朋友們都有不同的想法,多種多樣、奇妙的鬼點子讓我不禁想要與他們親近,了解他們的想法與興趣愛好。在輔導作業時,我也發現一些小朋友腦袋轉的快,很聰明,寫作業的速度比我當年快多了;還有一些小朋友寫作業安安靜靜,不懂得舉手問老師,乖乖順順溫溫柔柔,看著很乖巧。
第二堂課“剪窗花”。在教小朋友們剪窗花的過程中我深知傳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也感知到了教學過程中的挑戰和樂趣。首先通過了一個謎語來引出教學主題“剪窗花”,并且向小朋友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窗花,讓學生感受到窗花的美感和藝術魅力。同時,我們鼓勵學生們親自動手折紙、畫圖、剪裁,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剪窗花的樂趣,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剪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發現教學的過程中也需特別的細心,有耐心,我們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由于時間原因,我們只教了小朋友一個窗花圖案,但是有大部分小朋友自己領悟,并通過折疊和設計創造了多彩多樣的圖案,最后的成果令老師們眼前一亮。通過學習剪窗花,小朋友們了解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次的剪窗花教學活動讓我收獲頗豐,在今后的志愿活動中,我將繼續探索和實踐,以期更好地將傳統藝術教育融入到現代教育中,讓小朋友們在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貢獻青春力量,書寫青春擔當。湖科青年學子們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用雙手塑造美好,用行動傳播愛心,結合各自專業所學知識和教學經驗,把擴大課堂內容同深化課堂結構性改變有機結合,在實踐中接受教育、經受鍛煉、增長才干,幫助社區兒童提高學習能力、豐富知識儲備,搭建通往未來的知識橋梁,“志愿公益,我們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