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琳璇)7月19日至7月25日,華中農業大學赴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鶴峰縣,開展了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和深入交流,探索鶴峰縣實現發展振興的建設“密碼”。
生態強基,繪就“綠樹村邊,青山郭外”的山水圖
實踐團來到鶴峰縣環境檢測站,王站長熱情接待了實踐團成員,并由技術人員覃子怡帶領實踐團成員進行參觀。在環境監測站,實踐團成員認真學習了解先進的監測技術和方法,掌握了鶴峰縣的自然資源現狀,深刻認識到科學監測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在技術人員的介紹下,實踐團來到八峰山森林公園,實地觀察八峰山的自然狀況,積極參與垃圾清理和環保宣傳。切身體會鶴峰縣如何實現厚植生態理念,強化生態治理,筑牢生態屏障,推動生態強基。
圖為鶴峰縣環境監測站技術人員覃子怡為社會實踐團成員講解檢測儀器
產業賦能,繪就“盈車嘉穗,物阜民豐”的富足圖
鶴峰縣積極推動茶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來到鶴峰縣茶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在這里,實踐團成員們與高級農藝師劉清華進行了座談會,深入了解了鶴峰茶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會后,在劉清華老師的帶領下,實踐團一行來到大路坪村茶園進行參觀走訪。
圖為社會實踐團成員與鶴峰縣茶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高級農藝師劉清華舉行座談會
經過座談會的深入交流和茶園的實地調研,實踐團成員了解到,茶產業已然成為鶴峰縣發展的強勁動力。一方面,大量的茶園種植為當地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從采茶工到制茶師傅,從銷售人員到物流配送人員,眾多崗位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有效解決了就業問題。另一方面,茶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協同進步,如包裝業、運輸業等,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為鶴峰縣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茶園的精心種植到精湛的制茶工藝,再到廣闊的市場拓展,鶴峰茶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黨建引領,繪就“村美民富,安居樂業”的新藍圖
實踐團來到鶴峰縣下坪鄉留駕村,與村委委員吳崇威進行了訪談交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留駕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支部積極謀劃,以紅色文化為魂,以綠色發展為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努力打造成為紅色旅游和生態農業的示范村。作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留駕村深度挖掘紅色故事、宣揚紅色精神,利用村內豐富的紅色資源,建設了鶴峰縣留駕紅色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紅色研學基地等紅色地標,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學習,感受革命精神。
依托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號召,堅持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道路,因地制宜發展了茶產業、魔芋產業、青錢柳產業、水產業和文旅產業五大產業板塊。同時,留駕村推行特色鄉村旅游,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吳崇威委員強調,留駕村將繼續在黨的領導下,發揚紅色傳統,踐行綠色理念,創新發展方向,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圖為留駕村村委委員吳崇威帶領實踐團參觀生態產業
文化添彩,繪就“源遠流長,人文薈萃”的風采圖
恩施土司城作為土司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展現出了豐富的歷史底蘊和獨特魅力。實踐團成員來到恩施土司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解,其雄偉的建筑、精美的雕刻以及深厚的歷史內涵給了實踐團成員很大的震撼。土司文化源遠流長,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鶴峰積極挖掘土司文化的價值,將其作為推動當地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對土司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同時,土司文化也為鶴峰的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土司故事為藍本的文創產品不斷涌現,豐富了旅游市場。此外,土司文化所蘊含的團結、勇敢、智慧等精神品質,也激勵著鶴峰人民在新時代不斷開拓進取,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而努力奮斗。
經過為期七天的社會實踐,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一科學論斷的重大現實意義,了解了鶴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振興密碼。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政府主導,企業擔責。而作為中國青年,也要為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堅定不移走好綠色優先,生態發展道路,為建設美麗中國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