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保障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豐富留守兒童暑期生活,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心語心愿,賦能成長”實踐團于7月12日到達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進行實踐與調研,深入了解郎溪縣當地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為當地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語心愿,賦能成長”實踐團由巢湖學院教師教育學院2022級2023級應用心理學專業10名成員組成。7月12日實踐團成員安全到達朗溪縣后,與當地負責人進行對接。

圖為北崗社區負責人與實踐團成員進行工作對接。 盧皇宇 供圖
2日后,實踐團與留守兒童的初次見面,首要任務是輔導留守兒童做作業。起初,孩子們對待實踐團像老師一樣敬畏,保持一定的距離感,有些留守兒童不敢向團隊成員詢問問題,也有一些“活躍”的小朋友讓實踐團成員感到頭疼。如何與小朋友打好關系是實踐團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實踐團隊耐心細致地輔導小朋友,給留守兒童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在輔導作業之余,還帶領小朋友們開展一些趣味活動,如“體驗‘TA’的人生,感悟我的人生”的繪畫活動,幾個小朋友一組,說出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并畫出相應特征,各個小朋友思想融合形成一幅人物畫。在小朋友的思想碰撞下,描繪出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畫。同時,實踐團還與留守兒童開展緊張刺激的紙飛機比賽。實踐團成員向孩子們詳細講解了紙飛機的制作方法和細節,并向同學們作示范。A4紙在孩子們手中逐漸成為形狀各異的紙飛機,在賽場上角逐。
漸漸地,實踐團成員與北崗社區的留守兒童距離感在不斷拉近,成為知心好友。在“彩虹對對碰”活動上,留守兒童們圍成一個圓圈,前一個小朋友將右手手指放在下一個小朋友的左手手心,在實踐團成員念到顏色時,逃脫自己的右手,抓住其他小朋友的左手手指。期間,留守兒童也想與實踐團成員一同參與游戲,比拼專注力與反應速度。同時,在與小朋友們一同進行黏土制作的活動中,一個個想法在小朋友們的腦中迸發出來,出現了許多有趣、精美的成品,其中還有小朋友將自己制成的成品送給實踐團的成員,甚至根據實踐團的成員捏成他們的形象。

圖為實踐成員王浩然舉著小朋友送的“自己”吳海問 供圖
實踐團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新鮮”的活動。如“曼陀羅繪畫”的繪畫活動,在已經用線條勾勒好的花朵之中進行涂色。留守兒童在涂色中,涂色方式、涂色速度等一定程度反應了其性格特征。同時實踐團還與小朋友進行“OH卡”游戲,利用聯想法、構造法、完成法、表漏法,投射出留守兒童的潛意識,幫助了解當地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同時,“心語心愿,賦能成長”實踐團還與留守兒童一同拍攝霸凌情景劇,進行反霸凌宣傳,告誡小朋友,不做霸凌者,反對霸凌行為。
在與北崗社區留守兒童相處一段時間后,實踐團為小朋友們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當地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實踐成員的幫助與小朋友的配合下,順利完成了調研問卷。
在實踐調研的最后一天,“心語心愿,賦能成長”實踐團給留守兒童準備了一部有趣的兒童電影《頭腦特工隊》。讓留守兒童享受電影的同時能夠體會其中的教育意義,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各種情緒。北崗社區負責人對于志愿者背井離鄉,來到郎溪幫助留守兒童的行為很感動,提前為我們準備了一場送別會,將留守兒童親手制成的“花”送給實踐團的各位,以表達對實踐團的感謝與不舍。經過了5天的相處,小朋友對于實踐團的成員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希望實踐團能再待幾天,再教他們幾天,再與他們一起進行小游戲。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實踐團的各位也只能心情沉重的離開這些讓他們既“省心”又“調皮”的孩子們,踏上歸途,離開這片僅有5天,缺充滿回憶的地方。

圖為實踐團出征儀式合影。 盧皇宇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