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一個光輝而又讓人心生感動的名字,以帶病之軀,一年零三個月就在當時全國最窮的蘭考干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蘭考人民創造了寶貴的物質財富,更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24年暑期,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開封蘭考焦裕祿紀念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漢族,山東淄博博山區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干部楷模,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4年8月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鄭州,終年42歲。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焦裕祿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祿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焦裕祿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斗的一生。他經歷了多重歷練,先后參與革命斗爭、土地改革、地方政權建設和工業建設。1962年12月,焦裕祿調任蘭考縣委書記,他以“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氣概、“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帶領干部群眾與長期橫亙在豫東黃河故道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大自然災害作斗爭。焦裕祿戰天斗地的奮進壯舉和卓有成效的治理實踐,在改天換地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留下了永不過時的焦裕祿精神。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力量,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學習革命先烈的精神。暑假期間,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焦裕祿紀念館參觀并學習焦裕祿精神,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弘揚與傳焦裕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