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青春的我們,當跳出小我的桎梏,去探究、去感悟、去融入大我的世界。暑期期間,從社區報道中了解到南京市獨居老人、殘障人士與自閉癥兒童目前面對的困境后,我毅然選擇成為圓夢志愿服務中心“巾幗建功崗”志愿者的一員,通過一齊組織公益義賣號召更多愛心的獻出。
志愿服務是青春聚力的愛心給予。 從商場到街道,從社區到小巷,從清晨到夜幕,從大雨到烈陽,十天以來,我同志愿隊的伙伴們按時按點搭好義賣攤位,期待著自己的努力可以換來更多人對這些特殊群體的關注與愛心。悶熱的天氣與聒噪的蟬鳴打消不了我們的熱情,整理擺放好商品后,便開始了日常的吆喝與介紹。
在參與的最開始,我有面對人來人往的膽怯,有面對失敗的失落,有面對詢問的慌亂,面對半天無收正沮喪之時,負責人楊主任拉著我的手暖心安慰著:“丫頭,咱們是義賣,講究的是‘義’,唯有‘義’心堅守,方可收獲溫暖。”一剎那,我仿佛才真正明白了這個活動的意義。愛心義賣,收獲的不應是冷冰冰的金額數目,而應是溫暖的名義,更應是可支配的善心,想到這,我不再拘泥于賣出的多少,而是更加賣力地向路人介紹起我們活動的意義與價值。
“愛心義賣,買東西獻愛心”、“手工助殘毛線花可以看一看”、“我們是一個公益組織可以看一看啦”……一聲聲叫賣化為最真摯的問候,漸漸的,或是被熱情所感,或是擊中心中的柔軟,攤位前的顧客多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詢問義賣活動的詳情,活力感染著更純真的內心,隨著商品的賣出,溫暖在這個盛夏蔓延。小女孩獻愛心挑走花朵,老奶奶為自己輪椅上老伴購買的永生花……面對無從計數的富饒的愛心,我不禁熱淚盈眶,唯有附上感謝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志愿服務是“義”心投入的大愛傳播。 在中華大地上,志愿服務以無數微光匯聚時代暖流,彰顯了社會文明的溫度與高度。我借愛心義賣這個契機,與中心的小伙伴們一起,用“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激勵著路過的顧客,溫暖著需要幫助的特殊群體。小小的愛心義賣活動,播散著路人善舉的種子,讓溫暖之花處處綻放,也讓志愿精神成為時代新風。也許他們與我們只是萍水相逢,但收獲的愛心與善意讓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為他人盡一份力量的決心。

(圖為實踐隊員劉穎琦愛心義賣過程,通訊員 劉俊杰 供圖)
志愿服務更是人與人之間的無價“橋梁”。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些許是因為受到我們的感染,幾天內,越來越多顧客也選擇加入我們的隊伍,一起用志愿義賣的方式傳遞愛心、傳播文明、散播溫暖。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相互聯系的一部分,每一份善舉都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每一個幫助都可以讓他人重拾希望。大家的加入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需要幫助的特殊群體召集更多的愛心與善意。攤位旁多了吆喝的志愿者,桌面上多了捐贈的精美小商品,叫賣聲也越來越熱情,匯成了一片愛。我不禁覺得,這樣靈動的愛不應僅僅充溢于攤位前,更應該融貫于我們社會。這樣,每一顆愛心將變得更炙熱,更偉大,更永恒,撒播在所有人心中。
活動的最后,當我將千余元的愛心捐款交給志愿中心的項目負責人時,我選擇從賣家變成顧客,購買了一只毛線花作為收尾。短短十天轉瞬而逝,我感慨萬千,獻出的是愛心,更是“義”心,體會到的不僅是社會實踐的酸甜苦辣,更是社會溫暖的氛圍。

(圖為實踐隊員劉穎琦愛心義賣過程,通訊員 劉俊杰 供圖)
在這炎炎夏日,我走進火熱社會,用汗水譜寫了一曲青春之歌。當看見官網所記錄的“本月愛心義賣所得款已全部捐向需要的群眾”的告示時,我明白,這是愛的奉獻,這是這個假期我無悔的選擇。借志愿義賣的平臺,無數青年同我一樣,聚力播種希望,“義”心傳播大愛。我想,下個假期,我將繼續加入,延續愛,延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