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師范大學:梅韻電商,云端共富——記鄉村振興赴仙居綜述“在這個炎炎夏日,仙居楊梅不僅甜在了舌尖,更溫暖了人心”——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業電商暑期社會實踐服務正悄然改變著鄉村面貌。在七月下旬,人文學院“商梅舟楫”云端助農小分隊來到臺州仙居縣開展志愿活動與調研訪問。
本次實踐集中落實在四個部分:實地調研與采訪、現場直播、宣講培訓以及問卷統計。
其特色在于著眼小、落實細、形式多,團隊聯合了當地政府、共富工坊、龍頭企業和代表組織四方,通過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調研形式開展實踐,以仙居楊梅的電商產業鏈為典例,融合了宣講、直播、影像等多樣模式。同時,從消費者與參與者的雙重角度出發探索數字電商在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并提出針對性意見。
在仙居的實踐活動時期,“商梅舟楫”團隊一共深入調研了3大共富工坊,2處農業文化禮堂以及包括神仙大農品牌公司在內的企業、商戶。針對村鎮的實際發展情況,橫向比較了水閣村共富工坊與卓然智聯等群體在運營、管理上的差異,并嘗試從中挖掘、解決鄉村組織面對電商銷售的運作難題。根據資料查閱和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們真實而具體的認識到了基礎設施欠缺以及關鍵人才缺失對于長久發展的掣肘,希望能夠通過沉淀、積累,在將來增添蓄能前行的動力。
在參觀神仙大農展覽廳時,穿梭于琳瑯滿目的農貨禮品中,講解員如是談到:“仙居的楊梅名氣大,通過楊梅這么小的一個東西可以接著幫我們賣出去更多其他的農副產品”。跟隨著講解員的步伐,從政府帶頭建立公共區域品牌的金名片,到企業與村落建聯的合作機制,再到各大網絡平臺簽約直播,我們不斷學習、了解。后來,我們加入到神仙大農的直播間平臺,以大學生主播的身份出鏡宣傳各地農產品,一步步介紹產品的口感、用效,在直播期間提高了日常15.6%的銷售額,實時在線觀看用戶穩定增長了約12%。
電商搭臺唱楊梅,鄉村振興傳仙居”,團隊結合自身跨學科、多分工的特點,從7月16日開始陸續在畫梅村等地舉辦了“共富理論+電商技術”雙管齊下的致富宣講,協助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和企業技術服務員工對村民進行培訓。宣講致力于熔鑄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與新時代“三農”政策 ,結合新媒體發展態勢傳唱鄉村振興的仙居范本。現場還聚集了13位周邊的共富生活委員,生活委員、農民和學生,三方齊聚一堂共同討論、借鑒,其樂融融。
在調查采訪階段,團隊線下到街頭、集市發放了上百份問卷,與平臺用戶、果農電商從業者,線上通過問卷星等收集問卷共計1789份,綜合往年銷售數據,建立數據預估模型,整合成較為實用的意見匯總。
與此同時,團隊成員還深入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采摘、包裝,用身體力行的勞動探求實際情況,傾聽農民心聲。“我平常會在抖音和拼多多上賣楊梅和紅美人,以前買的都是一些認識的人,但是在這些電商平臺上就不一樣,我固定了新的客戶,也把我的楊梅賣到了更遠的地方!”四十多歲的張大叔向采訪者回答道,他紅光滿面的笑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堅定,“之前疫情期間,我們這些做電商的起到了大作用,幫很多年紀大的農民線上賣楊梅。電商的潛力大著呢!”
蒼翠碧綠的幽幽山林間,希望的陽光傾瀉而下,將紫黑色留在那一枚枚的果實上,晶瑩剔透、水潤多汁的香甜沁入心脾肺腑。”梅韻電商話振興,云端助力富裕”,“商梅舟楫”小分隊致力于以“梅”為介,以“電”為能,賦能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在共同富裕偉大事業的實踐中書寫屬于青年的精彩篇章!
(文/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車周莉 圖/杭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李開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