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夏日,我有幸作為“茵茵綠芽·國學風華”志愿服務團隊的一員,參與了泰州片區和無錫片區活動的籌備與執行,這段經歷如同一股清泉,不僅滋潤了孩子們的心田,也在我心中種下了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深刻印記。泰州片區進行了為期4天的夏令營活動,無錫片區活動以“齊眉共話傳古韻,漆扇輕舞映匠心”為主題,不僅是一場視覺與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與智慧的碰撞。
泰州市鑫龍社區的活動豐富多彩,我作為團隊成員上了了“且上春山”國風舞蹈課和“巧手生花”非遺漆扇手工制作課,分別以主講人和助教的身份進行授課。我精心籌備了“且上春山”國風舞蹈課,旨在通過舞蹈這一藝術形式,讓小朋友們親身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與魅力。課程以古典詩詞為靈感源泉,讓他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仿佛穿越千年,漫步于云霧繚繞的春山之間。作為助教,我協助主講小老師準備材料、演示步驟,并耐心解答小朋友們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圖為志愿者在教授舞蹈動作。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梅萍萍 供圖。
在無錫片區的梁鴻社區活動中,劉昱同學以成語“舉案齊眉”為切入點,巧妙地引出了古代賢士梁鴻與妻子孟光的動人故事。他的講述,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將我們帶入了那個遙遠而溫馨的時代。孩子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好奇與向往,在了解了熱縮片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方法后,他們親身體驗,進行制作“梁梁”和“孟孟”的文創熱縮片,感受到了孩子們對于美的追求與創造。他們的作品雖顯稚嫩,卻充滿了童趣與想象,我手中的相機,不僅記錄下了這一幕幕溫馨美好的畫面,更定格了國學文化在孩子們手中綻放的瞬間。
圖為志愿者在指導熱縮片制作。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梅萍萍 供圖。
隨后,熱縮片制作活動讓孩子們的熱情達到了高潮。如果說熱縮片制作是孩子們創意的展現,那么漆扇制作則是一場匠心獨運的藝術之旅。在大新社區,顧麗燁同學以她生動的講解,引領我們走進了漆扇的世界。她不僅介紹了漆扇的歷史淵源和制作工藝,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這項古老技藝背后的精湛與匠心。在指導家長和孩子們進行漆扇上色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慢工出細活”的道理。看著那些原本樸素的扇面在大家的手中逐漸變得五彩斑斕、生動活潑,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與自豪。
最后,團隊成員來到了毛灣一社區進行了“古蜀之光:揭開三星堆的神秘面紗”的歷史課程教授。帶領小朋友們學習三星堆的名稱由來、考古發現、有趣歷史等等,并進行盲盒游戲,讓小朋友們自己挖掘三星堆的文物。
此次實踐,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學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它不僅僅是歷史的沉淀與積累,更是民族精神的體現與傳承。通過熱縮片制作和漆扇制作這樣的實踐活動,我們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同時,我也意識到,在傳承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一味地守舊,而應該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學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圖為志愿者們與小朋友們的合影。多次大學生網通訊員 梅萍萍 供圖。
回望這段經歷,我深感榮幸與自豪。因為我有幸成為了這場文化盛宴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更成為了國學文化傳承與創新道路上的一顆小小鋪路石。我相信,之后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共同書寫國學文化的新篇章。而我,也將繼續懷揣著對國學文化的熱愛與敬畏之心,繼續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通訊員:梅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