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夏日,一群大學生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忱,于2024年7月16日踏上了前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新泉小學開展為期21天的暑期夏令營活動。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寧夏地區的教育事業,傳遞江蘇大學的溫暖與關懷。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千山萬水的旅程,更是一次自我成長與奉獻的深刻體驗。這個夏天,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用知識的光芒點亮鄉村的希望,用青春與汗水播撒希望的種子,用藝術的色彩繪出夢想的畫卷。
精心組織,為愛啟航
出發前,志愿者們組織了持續三天的愛心義賣,為此次支教活動籌集資金和物資。義賣現場有江蘇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的特色文創,有志愿者們用雙手制作包扎的鮮花與手工香囊,每一件義賣品都承載著師生們的愛心與祝福。義賣活動吸引了江蘇大學師生的廣泛參與和支持。
在正式啟程前往寧夏支教前,志愿者們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備課教學準備和身體素質提升。期間,邀請了專業教師為成員進行線上系統培訓,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特別設置寧夏文化,使支教志愿者們深入了解寧夏風土人情,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與當地學校負責人多次交流,了解實際需求,調整教學計劃,確保教學活動的時效性。這些都體現了江蘇大學對本次支教項目的高度重視。
為志愿者們與當地小學校長座談。朱孔凡 供圖
出發當天,在江蘇大學校園內,洋溢著激動與期待的氣氛。一場簡樸而莊重的出發儀式在此舉行。學校領導、師生代表、志愿者們齊聚一堂,為即將啟程的支教團送行。此次寧夏支教活動,不僅是為了傳遞知識,更是為了讓愛心流傳,讓火花延續,是江蘇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扶貧號召,用實際行動促進地方教育發展的生動實踐。
圖為志愿者們在為即將啟程做拍手告別。朱孔凡 供圖
多彩課堂,美育賦能
在柳泉新泉小學,由來自藝術學院的志愿者組織開展的美育類課程,成為當地孩子們心中的一抹亮色。活動特別融入了拼貼畫、扎染、漆扇等備受青少年兒童喜愛的藝術形式,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同時也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拼貼畫的課堂上,志愿者引導孩子們利用日常物品和自然材料進行拼貼創作。孩子們采集身邊的樹葉、布片、舊書頁等材料,小心翼翼地挑選每一塊素材,用心布局,每一次粘貼都充滿了創造的喜悅,最終拼湊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孩子們對美育課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不僅在課堂上全神貫注,課后還主動向“志愿者老師”請教,希望了解更多藝術的奧秘。美育課程的開展,不僅為寧夏的孩子們帶來豐富多彩的藝術體驗,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文化自信的種子。江蘇大學實踐團將繼續致力通過教育的力量促進文化傳承,用藝術的光芒照亮孩子們成長的道路。
圖為志愿者在為孩子指導拼貼畫制作。朱孔凡 供圖
童心筑夢,點亮未來
江蘇大學的志愿者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夢想的守護者。他們不僅傳授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激發孩子們的內在潛力,鼓勵他們堅持夢想,勇敢追夢。孩子們在激勵下勇敢地分享了自己的夢想。有的渴望成為醫生,以治愈疾病,減輕他人的痛苦;有的則夢想著出人頭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庭和社區的現狀。這些夢想,雖然簡單,卻承載著孩子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對生活的深切渴望。在這樣一個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地理位置偏遠等多種因素,不得不面臨輟學的現實,他們的夢想往往被現實的困境所束縛。然而,孩子們心中那份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如同種子在貧瘠的土地上頑強生長,展現出了生命的力量。
在支教過程中,不僅有生動有趣的課程,還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江蘇大學支教團隊特別組織了紅歌朗誦環節,孩子們用稚嫩而又堅定的聲音朗誦經典紅歌,由衷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忱之愛與對革命先輩們的敬仰之情。之后的文藝匯演上,孩子們在支教老師的指導下,精心準備了舞蹈,歌曲,朗誦等節目,展現了孩子們的青春與活力。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更讓他們在藝術的熏陶中學習領悟到更多,這些經歷將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寶貴的財富。
不言再見,情誼長存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在寧夏柳泉新泉小學為期21天的暑期夏令營即將結束,江蘇大學支教團成員與寧夏的孩子們共同度過了難忘的時光,有歡笑,有淚水,也有感動。知識與愛的種子在此生根發芽,江蘇大學與寧夏聯系的橋梁被共同鑄造。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故事發生,用教育的力量點亮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圖為志愿者們活動結束后合影。朱孔凡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