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訴源治理,繪就特色“楓”景——中南大法學院社會實踐隊赴湖北法院開展走訪調研
隨著法治的進步,公民的法律意識顯著增強,維權需求也前所未有地高漲。然而,這也導致了案件數量的激增,法院系統面臨著“訴訟爆炸”的嚴峻挑戰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與司法部聯合發布《關于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基礎性作用推進訴源治理的意見》,進一步深化“多元化大調解機制”的實踐和探索,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及東西湖新區法院一直走在創新司法實踐的前列,有效落實 “訴源治理 ”理念,提高司法效率,維護社會和諧。這一舉措與習近平主席強調的防止過度訴訟的國家大政方針不謀而合。
8月中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實踐調研團隊對該院立案庭與民事審判庭的法官進行了深入訪談,探討其訴訟源頭治理模式的成效。團隊重點關注了法院如何平衡審判職能與更廣泛的社會責任。
圖為團隊成員抵達東西湖區人民法院 張豐鑫攝
通過訪談,團隊成員具體了解了兩區人民法院是如何從多方面入手開展訴訟源頭治理,包括健全訴前調解制度、設立專門的調解委員會、整合數字法庭技術等。除此之外,江漢區法院還與當地漢興街桃林社區合作,建立了 “法治夜校”和 “有法子工作室”。這些努力旨在減少進入正式司法程序的案件數量,從而減輕法院系統的負擔,提高糾紛解決效率。
圖為團隊成員親身參與“訴源治理”工作 張豐鑫攝
兩區人民法院在實施訴訟源頭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獲得了湖北高院的認可,并促進了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當地學術機構的持續合作。兩區人民法院的創新實踐為全國其他法院樹立了典范。該法院將司法職能與社會治理有效結合,體現了基層參與對維護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展望未來,團隊成員期望通過走訪各省法院,總結共性、發現個性,透視基層法院在訴源治理中的困境難處,探究各省值得借鑒推廣的治理經驗,助力各省法院繼續不斷完善工作方法,開拓司法創新工作,提升糾紛解決質量,為實現社會穩定的大目標做出貢獻。
通訊員:林熙盈
指導老師:印子、昝強龍
來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作者:林熙盈 來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駐夢紅途映初心
- 關于探訪江蘇常熟的沙家浜紅色革命抗戰基地的實踐總結
- 08-23
- 星火燃四方,山河正當尋(一)
- 為傳承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七名同學組成一支“尋星”社會實踐團參觀家鄉紅色基地,學習家鄉紅色文化。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