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臨沂8月10日電(通訊員 車欣穎)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5周年,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紅船筑夢”社會實踐隊帶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敬畏,走近了幾位75周歲老人,傾聽他們講述那些充滿歲月痕跡的故事。
社會實踐隊隊員來到臨沂的村鎮中正式開始實踐調查。在村支書的帶領下,實踐隊隊員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力爭不遺漏尋找75歲老人。走訪過程中的每一步都為最后的實踐總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夏日的酷暑與烈日抵擋不住我們的無限熱情。村子的道路縱橫交錯、曲折綿延,但是村支書熟悉每家每戶的具體方位以及人口關系。在調查過程中,村支書一直陪伴著我們,與我們一起跟村民交流探訪,并且為我們提供更加詳實的信息。隨著腳步的移動,經歷整整一天的時間,最后一位村里老人也已經走訪過了。在此次走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該村鎮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村內老人對黃河流域生態改善的建議與感受。
在走訪的過程中,有一幕讓我們印象深刻。當我們敲開老人們家門時,一開始老人們對我們多多少少有防備的姿態。但當看見村支書時,他們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想必村支書一定深得民心,在村內一定是真心實意為村民辦實事的,我們心里不禁生出對村支書的幾分敬意。通過與老人們的交談我們得知老人們平常主要通過收看新聞的方式了解黃河的生態治理,他們平時會在新聞聯播中給予黃河流域發展情況予以關注,在75年內黃河水質的生態環境越來越良好,黃河水質在不斷改善。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黃河的生態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實際的影響以及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怎么改進或加強黃河的生態保護。
社會實踐隊隊員們帶著虔誠和敬意,踏入一位位老人溫暖而樸素的家中。他們坐在那些年代久遠但依然堅固的木制家具旁,聆聽著老人緩緩講述過去的歲月。
他們聆聽著那些曾經的故事,感受著那些歷史的印記,體會著新中國成立75年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老人們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和見證,為隊員們描繪出一幅真實而鮮活的新中國畫卷。老人們的話語中,透露出從貧窮到富裕的轉變。從物資匱乏,生活艱難,到現在隨著國家的繁榮昌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老人們向隊員們講述了從貧窮到富裕的轉變,從封閉到開放的跨越,從落后到先進的飛躍。老人們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也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待。社會實踐隊隊員們的耳朵捕捉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情感波動,每一個歷史印記。他們用心去感受那些被歲月沉淀下來的故事,體會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滄桑巨變。
大家普遍在與老人們交流時遇到困難,不少老人不識字,不會說普通話,難以交流。成員們紛紛獻計獻策,有的選擇向當地年輕人求助,幫忙翻譯老人們的方言,有的采用聊天的方式,解決老人們不識字不會寫字的問題。并且通過實際調查,問卷中的一些問題存在設計不合理、不完善等問題,對此,我們進行了反思總結,繼續完善我們的調查問卷,總結我們的調查結果,最終得出結論。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我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走進群眾之中,與他們進行真誠的交流與深入的采訪。這次調查不僅讓實踐隊隊員們了解了新中國成立75周年以來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更使我們深刻感受到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對民眾生活的重要影響。此次社會實踐,不僅提升了隊員們的綜合素質,更鍛煉了隊員們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們要用自己的所學所知,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們要關心國家的發展,關注民生的問題,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的發展之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建設美麗的家園,為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開創國家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