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學皋城溯源與文化傳承調研團赴六安各祠堂開展調研活動
2024年7月7日,為了深入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的建設情況,安徽理工大學皋城溯源與文化傳承調研團赴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進行了鄉土文化調研與宣傳活動。團隊聚焦祠堂文化和鄉風鄉俗,通過實地考察、多方訪談的方式來助力文化傳承,增強文化自信。
團隊成員首先對當地的主要宗祠經氏宗祠和進行了實地考察,詳細記錄了宗祠的建筑風格、歷史背景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價值。通過實地調研,我們對宗祠在家族祭祀和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隨后團隊對經氏理事會會長經廷林進行了訪談,收集了他們關于宗祠的記憶與故事,同時了解了當地的鄉風鄉俗以及家風家訓在“鑄鄉村之魂”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

經老先生在為隊員介紹家族的家風家訓
在經老先生細致入微的講述中,隊員了解到族訓家規的深刻內涵,“守國法、講道德、孝父母、愛老幼。強教育、優職業、獎人才、助孤殘。慎婚戀、重嗣續、睦宗族、護祠譜”,經老先生強調:“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祠堂文化與國榮焉,愛國是我們刻在骨子里的記憶。”同時,團隊還了解到祠堂每年也會在例如寒食節、國慶節等法定假日舉辦相關的祭祖活動來增強青年人對祠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團隊在議事廳進行訪談
在調研的過程中,團隊發現祠堂文化被視為精神富足和道德文明建設以及鄉風鄉俗塑造的重要部分。它通過其教化功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在鄉村思想教育工作中發揮“固本清源”的作用,有助于為青年后代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它還在引領鄉風文明以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具有“陣地”和推廣作用。
團隊在魏氏祠堂前合影(攝影:問怡棟)
俊明有家,亮彩有邦。此次調研活動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也為宗祠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貢獻了一份力量,實踐團希望能夠以此促進鄉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其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發展貢獻屬于我們青年人的青春力量。期待最終鄉村能夠實現全面振興,煥發出勃勃生機。
撰稿人:經士銳、江京芳
審稿人:經士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