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青春之姿,助力鄉村振興!煙臺大學“星星之火”社會實踐隊奔赴延安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是一座不朽的豐碑。為充分挖掘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助力延安紅色資源、賦能經濟發展,近日,煙臺大學“星星之火”社會實踐隊于延安與全國各高校100支社會實踐隊共同開展“賡續紅色血脈,助力圣地發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活動社會實踐,探尋先輩道路,涵養浩然正氣,用腳步丈量革命圣地,讓青春在社會實踐中熠熠生輝。
圣地豐碑永立,紅區光照千秋
“延安革命舊址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實踐隊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推進理論與現實的高效融合與協同共進,幫助當代青年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在張思德紀念廣場,實踐隊成員們認真聆聽“張思德精神”專題講座,齊聲誦讀《為人民服務》,領悟奉獻精神,傳承革命信仰;在棗園舊址,成員們系統認知革命歷史,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國熱情;在魯迅藝術文學院,成員們高歌《黃河大合唱》,從中感知歷史細節,領略文藝抗戰精神;在楊家嶺革命舊址,成員們走進召開七大的中央大禮堂,參觀毛主席種過的菜地,聆聽歲月回響,汲取奮進力量。實踐隊通過創意短視頻拍攝、新媒體宣傳、特色性問卷調研等方式推動紅色遺跡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發揚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賡續紅色血脈,助力圣地發展
“產業興,則鄉村興”。實踐隊走進中國供銷農產品集團延安農產品物流園,參觀南溝村村史館,解黨群合作、村企合作下荒山上的南溝村逐步發展的歷程,深刻學習支部引領、合作經營、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鄉村振興經驗,并利用專業優勢,深入南溝村內采訪村民,了解果園種植狀況以及村企合作過程中難點、痛點,知曉民眾所盼所想,同時與企業領導開展座談會探討紅色農業發展問題,進而全面系統了解紅色農業發展方式、鄉村振興中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宣傳、銷售工作等,推動實踐隊助力延安精神傳承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實踐隊積極響應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青耕中國·夏耕夢想”活動號召,通過直播,推廣了陜西空心掛面、珍珠米、黃金蘋果脆片等一系列延安特色農產品,為農民提供更好的銷售平臺,為農業致富發揮自身的平臺傳播優勢,取得了良好成效。
推動文化潤疆,共繪和諧新篇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實踐隊給新疆小朋友開展了一場特殊的直播教學活動,以歷史展示與細致講解相結合的方式講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從中央紅軍長征到陜北講起,到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最后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西北。實踐隊講解員通過有趣而精準的語言介紹每一張圖片,每一本書籍,每一件文物,將黨史知識、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精神等以圖文并茂、音視頻結合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本次直播持續45分鐘,在直播過程中講解員和學生們積極互動,解答學生們的疑問,形成了良好的學思踐悟的氛圍。學生和講解員都受到了紅色精神的潤澤。本次黨史教育直播教學活動得到了熱烈反響,新疆的孩子們表示,對黨史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領悟到延安革命精神。接下來,實踐隊將多措并舉,進一步開拓黨史教育宣傳的人群性、地域性,為延安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貢獻青春力量。
為了進一步拓寬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煙臺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和全國青少年延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簽署社會實踐基地合作協議,共同把延安的紅色革命精神傳承好,承接好紅色文化興起的勢頭,提升學院文化育人質量。
煙臺大學“星星之火”社會實踐隊積極探索創新路徑,充分整合資源優勢,推動紅色資源賦能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助力延安經濟發展與革命精神傳承齊頭并進,點燃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青春引擎”,書寫革命圣地社會經濟發展與革命文化傳承的璀璨新篇,為紅色血脈傳承貢獻出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