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宣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前往祁梅村,近距離觀察當地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建設并采訪了負責人張傳真先生,通過這次機會,我對記者職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和美鄉村建設的深遠意義有了更多感悟。
在兩位記者姐姐筆下,祁梅村的和美鄉村建設生動地躍然于紙上:烈日下,施工隊正忙碌在村莊的每個角落,挖掘機的轟鳴聲、工人們的汗水,以及村民們自發捐款的事跡,無一不昭示著和美鄉村建設的活力。
圖為實踐隊員跟隨記者拍攝 張夢蕓/提供
而對于我而言,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是一次心靈的觸動。實地觀察祁梅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的推進,我深切感受到和美鄉村建設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改善,更是一種精神的煥發與文化的復蘇。工程負責人張傳真及團隊的辛勤付出,村民黃成義無償讓地的豁達胸懷,老黨員黃全木捐款捐地的模范行為,無一不體現出鄉村建設是全民參與、眾志成城的過程。這不僅改變了村莊的外在面貌,更重塑了農村社會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彰顯出一種“家家參與、人人貢獻”的共同體意識。
圖為實踐隊員參與現場采訪 張夢蕓/提供
和美鄉村建設的意義遠不止于此。祁梅村的實踐向我們展示了,當鄉村振興戰略與黨建引領深度融合,廣泛吸納群眾意見,鼓勵村民主動參與到村莊公共事務中來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這種能量,使得“美麗鄉村建設捐款人員名單及金額”“道路拓寬捐地人員名單及面積”紅色榜單不再是簡單的記錄,而成為了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鮮活注腳,成為推動和美鄉村持續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的動力源泉。
回顧此次采訪之旅,我認識到,記者除了作為信息的采集者與傳播者,更是時代變革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他們以筆為犁,開掘出和美鄉村建設的深層次價值,將個體的故事匯聚為鄉村振興的壯麗敘事。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和美鄉村建設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它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積極參與,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更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以飽滿的熱情與堅定的決心,共同擘畫鄉村振興的壯麗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