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尋中華文化基因,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與地域特色文化的理解,“華章筑夢·脈承探索”實踐團隊成員赴廣東省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開展了實踐調研。本次調研希望展示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現代經濟發展在漢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作用。
漢文化視域下,共同家園的建設與每一種文化的發展都密不可分。團隊成員了解到,作為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產生和發展的文化,潮汕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兼具中原文化與海洋文化,傳承至今,譽播海內外。
悟紅船精神 團隊成員首先來到文化博覽中心的大廳,此時正值譽為“中華戰舞”的英歌舞表演,繪聲繪色。大廳中央更有見證著潮汕先輩的艱難創業史,也記載著海外潮人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的紅頭船。
學非遺文化 緊接著,團隊成員深入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了解學習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是潮汕傳統舞蹈——英歌舞,一種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于一體的民間廣場舞蹈。據了解,2006年以來,潮汕英歌多次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體現了潮汕文化的陽剛氣魄與奮進精神,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次是潮汕傳統戲劇——潮劇。這是一種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播于粵東、閩南、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其是中國古老戲曲存活于舞臺的生動例證,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表現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較高的審美價值。最后是潮繡,作為粵繡之一,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其刺繡技藝之精湛,亦反映了潮汕自古以來的生活水平與文化水平之高。
體華僑情深 潮汕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離不開華僑的齊心協力。團隊成員走入文化博覽中心的華僑文化博物館,一探潮汕華僑如何建設“共同的家園”。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僑批文物館后強調,“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饒宗頤稱,潮汕僑批是研究海內外潮人經濟政治史的一項世界性課題。他們心系祖國家園,盡微薄之力,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反哺故里。
通過本次實地調研活動,“華章筑夢·脈承探索”實踐團隊成員不僅深入學習了潮汕文化的起源、傳承與發展,還親身體會到每一種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形成之中所發揮的力量,深刻體悟到“共同的家園”建設離不開任意一種多元的民族文化或地區文化。實踐團隊相信,通過不斷探索與學習“共同的家園”所蘊含的文化精髓,一定能夠領悟并貫徹“我們的燦爛文化是我們共同創造的”這一文化理念,深入挖掘和理解中華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促進民族團結與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