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歌曲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達方式之一,記錄著中華民族抵御外敵、反抗侵略、反 對壓迫、勇于抗爭的奮斗史,是中華民族在斗爭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將紅色歌曲融入學校思政教育可增強教育實效,提升學生素養。”這是思想家鄒霞所說的真諦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新媒體以其獨特的魅力,正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承。而紅色歌曲,這一承載著深厚歷史情感與革命精神的藝術形式,在新媒體的浪潮中,也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挑戰。
夏日炎炎之際,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薪火相傳”社會實踐隊深入淄博市淄川區烈士陵園,從每一個細節中,感受到了紅色歌曲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獨特魅力與未來路徑。

圖為隊長劉佳輝給實踐隊員們安排各項調研事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佳輝 供圖
踏入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印有革命烈士永不垂朽的紀念碑,那些靜默無語的墓碑,它們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此時,耳邊隱約傳來的紅色歌曲旋律,仿佛穿越時空,將我帶回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在新媒體的助力下,這些歌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廣播、電視或現場演出,而是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渠道,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公眾面前。這些歌曲,不僅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革命精神的傳遞,是民族情感的共鳴。例如,一些短視頻創作者會制作關于紅色歌曲的MV,通過精美的畫面和動人的故事,讓受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歌曲所傳達的革命精神。
在陵園中,我注意到許多細節都體現了新媒體與紅色歌曲的深度融合。比如,陵園內的導覽系統利用二維碼技術,讓游客只需掃描墓碑上的二維碼,就能立即聽到該烈士的生平事跡和相關的紅色歌曲。這種創新的傳播方式,不僅方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也讓紅色歌曲的傳播更加精準、高效。此外,陵園還定期舉辦線上線下的紅色歌曲演唱活動,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讓更多人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傳承中來。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進一步提升了紅色歌曲的社會影響力。
然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為紅色歌曲的傳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一方面,信息過載導致受眾的注意力分散,如何在眾多信息中脫穎而出成為紅色歌曲傳播的關鍵。另一方面,部分新媒體平臺為了追求流量和關注度,可能會對紅色歌曲進行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的改編,從而損害其嚴肅性和教育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在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的同時,加強對紅色歌曲傳播內容的監管和引導。
針對這些挑戰,社會實踐隊員在進行調查后得出的結果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優化紅色歌曲的發展路徑:一是加強內容創新,深入挖掘紅色歌曲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內涵,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感和感染力的作品;二是拓展傳播渠道,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打造多元化的傳播矩陣,讓紅色歌曲以更加生動、多樣的形式呈現給受眾;三是強化受眾參與,通過舉辦線上線下活動、設立互動環節等方式,激發受眾對紅色歌曲的興趣和熱情;四是加強監管與引導,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對新媒體平臺上的紅色歌曲內容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其質量和導向符合時代的要求。
新媒體視角下的紅色歌曲正處于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我們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思維來面對這些變化和挑戰,努力讓紅色歌曲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同時,我們也應該銘記那些為國家和民族獨立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們,讓他們的精神在新媒體的助力下得以永存并傳承下去。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薪火相傳實踐隊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佳輝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