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力學學院8月15日訊】(通訊員:宋靜怡)在北京這座歷史與現代交織的璀璨都城,我有幸作為武漢理工大學“求知明理”實踐隊北京分隊的一員,踏上了一段意義非凡的學習與實踐之旅。
首日,我們踏入了北京的研究殿堂,與頂尖科研機構的學者們并肩,深入探索物理與材料等基礎學科如何構筑國家前沿科技的基石。在研究院的每一個角落,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歷程仿佛在我們眼前緩緩鋪展,那些泛黃的手稿、簡樸的布鞋,無聲地訴說著“大局、系統、嚴謹、爭先、包容”的科研精神。主任的講解,如同燈塔之光,照亮了我們心中的科研之路,他的話語鏗鏘有力:“科研之路,嚴謹為魂,團隊為翼,心懷家國,方能致遠。”這份情懷,激勵著每一位在場的青年學子,誓要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之中。
隨后,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的陶仁彪教授引領我們走進了科學的神秘殿堂。在他的引領下,我們不僅領略了高壓環境下物質世界的奇妙變化,更深刻理解了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教授的每一句教誨,都如同春雨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激勵我們勇于打破學科壁壘,夯實基礎,為未來的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臨別之際,教授的寄語如同晨鐘暮鼓,回響在每個人的心間:“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未來的世界屬于你們。”
次日,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探訪,讓我們領略了地質學的博大精深。從五彩斑斕的礦石到遠古生物的化石,每一處展覽都訴說著地球母親的滄桑巨變,也展示了地質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特別是“生態先行”展廳,更是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懂得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第三日,正值七七事變87周年,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走進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在這里,語文基礎學科的力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它不僅是傳遞歷史知識的媒介,更是塑造民族精神的燈塔。在紀念館內,一件件展品無聲地訴說著抗戰的艱辛與偉大,而在盧溝橋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歷史的脈絡上,感受著那份沉甸甸的民族記憶。
從北京歸來,我們并未停下腳步,而是將所學所感帶到了洪山社區,與“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的孩子們共享知識的盛宴。通過生動有趣的科普互動課,我們努力將復雜的科學概念簡單化,讓孩子們在歡笑中感受到基礎學科的魅力,點燃他們心中對科學的熱愛之火。
這次北京——武漢的實踐之旅,不僅讓我在專業領域收獲了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更讓我明白了作為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我深知,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將以這次經歷為動力,繼續前行,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武漢理工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力學學院求知明理實踐隊北京分隊 責任編輯:宋靜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