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夢支教,青綠同‘帆’ ”
——“2024年七彩假期暑期支教活動”的心得
□馬藝銘(城市與環境學院2301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在《師說》中這樣描述對“老師”這份職業的理解。傳其道,解其惑,從中華文化中可以明確地體會到師者在文化的旅程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代表著傳承,也代表著責任。作為一名師范生的我,也很有幸以一名老師的身份參加了本次的暑假支教活動。
我想,教育本身就應該是一場屬于美好定義的成長,可以銘記,可以在午后靜靜地回味。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動井井有條地展開,當我看到一張張洋溢著笑容的小臉,耳邊傳出他們童稚的聲音時,那一刻,我知道,這場相逢的意義絕不僅僅只是一場知識的搬運。
我為孩子們帶來了第一堂朗誦課,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我感受到了一種特別的力量,那是知識與希望的傳遞,是文化與情感的交融。第一堂朗誦課,不僅是孩子們學習語言技巧的開始,更是他們心靈成長的起點。他們在課間休息時熱切地給我講著他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們家鄉的特色,這一次我在一個孩子的口中,了解著他的家鄉,我們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卻為彼此打開了一扇此前從未了解過的世界的大門,在一串串笑聲中,我好像明白了遇見的意義:在簡單而純真的互動中,互相鼓勵,一起成長。
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動慢慢落下帷幕,那些停留在支教最后一天的教案為這次短暫的相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學生們寫給我的小信封也提醒著我這場相遇的結束。也許剛開始的我緊張、生澀,但在這十五天之后,我發現,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技能實踐操作能力和執行力的得到了很多的鍛煉,在向孩子們傳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獲了很多寶貴的財富。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次的支教更是一粒催化劑。
回顧整個過程,我掌握了更多的授課方法,鍛煉了自己的交流能力,我也慢慢地更有自信,更堅定地傳授著知識?粗麄,我透過時光,仿佛看見了當年的自己,是啊,時光是個圓圈,不停地流轉著,讓我們在時光的另一個端點,和過去重逢,和未來遇見。我想,這應該就是教育的意義吧,薪火相傳,代代相傳,透過他們的眼睛,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那些被封存的、獨屬于我們的珍貴特質,我希望我可以成為蕓蕓眾生里的那一部分人,去發現和探索陽光未曾踏足的地方,走一條充滿真理和熱愛的路。
山高水長,前路總會有光。
從第一次“見面”到分別,我總想給我的學生留下點什么,哪怕是一部分的知識,哪怕是給他們的夢想加一點助燃劑……可是到分別我才知道,我也是那個被贈予的人:我在童稚的問題中熱切回復著,這場旅行中,我收獲了滿滿的純真和熱愛,也明白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心靈的呵護者。所以,我真心地希望在未來的日子,你們永遠都有“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的勇氣和“奔赴皓月星辰初心不忘,揚鞭策馬奔騰有夢則剛”的決心,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不敢抬頭仰望星空;不要因為迷茫和失措,就失去昂揚的斗志。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會有一段漆黑坎坷的山路,只要你堅持向前走,前方總會有光在等著你。
少年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
鐘鼓的余音傳來,夕陽的余暉閃耀,宣告著一段短途旅程的落幕。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墨踏山河,山高水長,行者無疆。向未來張望時光,也許孤獨,也許漫長,也許繁花似錦,不管怎樣,都請你往前走,盡管大步往前走,走到春暖花開,走到艷陽高照,走到群山回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