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融夢”實踐團踏上延安這片紅色熱土,深入寶塔區柳林鎮孔家溝村,圍繞新質生產力驅動下金融如何賦能延安蘋果產業展開了一場深度調研與訪談之旅,探尋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孔家溝村:小蘋果成就大夢想穿過蜿蜒曲折的鄉間小路,“融夢”實踐團抵達了孔家溝村。這里自1986年起便與蘋果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蘋果產業已成為孔家溝村的支柱產業,九成村民參與其中,蘋果收入占據了全村經濟來源的九成以上。
據了解,孔家溝村還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巧妙融合旅游業與現代農業,依托豐富的蘋果資源,精心規劃并建設了集觀光、采摘、休閑于一體的農家樂式蘋果采摘園,并通過電商直播等新型營銷手段,將當地蘋果推向全國市場,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無縫對接,開辟了蘋果銷售的多元化渠道。村支書自豪地告訴實踐團成員:“孔家溝的小蘋果,就是延安的金蘋果,帶動了整個寶塔區的經濟發展!”

在孔家溝村,實踐團成員與村民代表進行了親切交流。接受采訪的農戶代表深深感嘆:“農業是靠天吃飯,不過虧了政府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農民的孩子靠共產黨政策”。“現在的政策非常好,政府還給我們提供補貼,我們特別滿意。”農戶們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特別是當談及“冰雹險”等金融產品時,農戶們更是贊不絕口,認為這是他們抵御自然災害、保障收入的“隱形盾牌”。除了保險之外,實踐團還了解到農業銀行、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為延安蘋果產業提供了專門的信貸產品,這些金融產品的推出,不僅緩解了果農的資金壓力,更為他們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果品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果業局探訪:科技引領,產業升級隨后,“融夢”實踐團前往寶塔區果業局,實地參觀了蘋果產業園以及“飛天”蘋果基地。在這里,成員們見證了政府如何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從政府提供的蘋果樹苗、肥料,到山坡地推平、助農補助、技術人員指導,再到智能科技在蘋果產業中的廣泛應用,無不彰顯著新質生產力對延安蘋果產業的巨大推動作用。


在蘋果產業園示范基地和“飛天”基地,實踐團成員近距離觀察了生長期的蘋果、防治病蟲害的設備、節水儲水的設計和冰雹防護網、防治凍害煙霧器等高科技設施。成員們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探討科技創新與地方發展結合的新機遇,在產學研一體化中感觸科技脈搏,點燃新質生產力“青春引擎”。

在這次實踐之中,團隊深入群眾,實地探訪產業園,采訪一線農戶,從多方面深入了解延安蘋果產業發展的秘訣,探索金融服務與新質生產力在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中的重要作用。“紅果果”變“金果果”,通過此次調研,“融夢”實踐團深刻認識到,金融作為農業經濟的“活水”,正源源不斷地為延安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之路注入新的動力,而科技創新則如同“青春引擎”,不斷推動延安蘋果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