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合肥8月15日電(通訊員:高思佳)我國地域廣袤,各種方言組成了我國龐大的語言系統。隨著我國對普通話的推廣,普通話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開來,我國的語言系統與語言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方言逐漸走向沒落。方言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沉淀,也是人們最難忘的記憶。
對于廬江人而言,除了賴以生存的莊稼地和特色的當地美食,一口濃重的方言就是他們對家鄉最難忘的記憶,八月中旬,“徽聲皖韻,傳承鄉音”安徽方言童謠諺語采錄社會實踐團隊廬江分隊的成員們就踏上了收集家鄉方言資料的旅途,并采訪了許多當地有關的非遺文化傳承人和語言文字工作者。
廬江縣圖書館:親近鄉音方言擷趣 為了查找有關廬江方言童謠與諺語的資料,深入了解廬江方言的歷史與特點,廬江分隊的成員高思佳與梁豫琪一大早便來到了廬江縣圖書館。館內結構精巧,環境優美,書香彌漫,說明來意后,館內工作人員便馬不停蹄地帶領成員來到了地方典籍室查找資料。
在地方典籍室里,成員們翻閱了《廬江縣志》等許多有關書籍。其中,張遵勇老師的《親近鄉音:廬江話擷趣》一書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書中收錄了許多流傳在廬江縣內通用的俚語俗諺,分門別類并配條加以注釋,整理了廬江大地上的童謠、門歌、花鼓唱、花梁子、上梁結婚說好詞等,記述家鄉的特產、地域風情,情切自然,妙趣橫生,如。
在地方典籍室翻閱資料的過程中,廬江分隊的隊員們不時用筆在本子上記錄,這些資料為后續收集童謠和諺語提供了極大地便利。
圖為實踐隊員在廬江縣圖書館地方典籍室查找到的調研資料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梁豫琪 攝
徐濟展朱德平:傳承鄉音廬劇同行 在廬江縣文化館副館長徐學超的帶領下,當天下午廬江分隊的成員還有幸采訪到了廬江縣戲劇聯誼會會長、廬江縣廬韻梅香戲曲藝術團團長徐濟展先生和安徽省“月評十佳”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典型、“合肥市最美志愿者”朱德平女士。
徐團長與朱女士得知隊員此行的目的,欣然接受了隊員們的采訪。在談到方言保護的重要性時,徐館長指出:方言與許多文化的傳承都息息相關,比如廬江特有的廬劇、門歌等文化遺產都是依托方言而存在,方言一旦遺失,廬劇傳承乃至戲曲都會面臨困境,出現年輕人聽不懂、不愛聽的情況。在小組隊員高思佳的提議下,徐團長與朱女士一起表演了廬劇門歌《大美廬江我的家》的片段,響亮的銅鑼聲與規律的敲鼓聲讓隊員們仿若來到了正式表演的現場,即使二位沒有穿上戲服,卻依舊顧盼神飛,神采飛揚。
圖為廬江縣戲劇聯誼會會長徐濟展和常務副會長朱德平表演廬劇門歌《大美廬江我的家》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梁豫琪 攝
采訪最后,徐團長與朱女士一起為當代大學生送上寄語,希望當代青年人能夠在保護方言、保護非遺文化的路上越走越遠,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多了解一些戲曲方面的知識。“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來現場聽聽表演,聽一聽完整的廬劇門歌”,朱女士在寄語結束時動情地說。
孫家來:保護鄉音你我共勉 合肥市第5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安徽省廬江中學正高級語文教師孫家來老師也接受了廬江分隊成員們采訪。孫老師從當下的方言現狀談起,指出由于語言環境的改變,許多年輕人都逐漸失去了能夠流利用方言表達的能力,年輕一代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使用方言的機會,久而久之,兒時常有的童謠、平時常說的諺語就會逐漸為人淡忘。
此外,孫老師還翻閱了團隊成員們以及收集到的童謠和諺語,肯定了保護方言的重要性“晃大月亮晃賣狗,我給母舅打燒酒,走一步,喝一口,剩個酒瓶捉在手,母舅找我要燒酒,母舅母舅我賠你一條小花狗,這都是我們小時候唱的了,好多年都沒有人唱了,這只有老一代人知道”,孫老師說道。
作為一位具有多年從教經驗與論文寫作經驗的語文教師,孫老師還給團隊提出了許多建議,指出團隊成員在收集童謠和諺語時,要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分門別類,比如自然氣象類、農業生產類、衛生保健類等,這樣在后續的研究中才能與不同地區之間進行對比,使研究更具有針對性與科學性。
采訪結束后,孫家來老師還為“徽聲皖韻,傳承鄉音”安徽方言童謠諺語實踐采錄團隊寫下了寄語,祝團隊能夠在規范漢民族語言,保護方言俗語,挖掘童謠諺語方面能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為弘揚家鄉的傳統文化作貢獻。
圖為廬江中學正高級教師孫家來為團隊寫寄語 多彩大學生網通訊員 梁豫琪 攝
方言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沉淀,也是人們最難忘的記憶。“徽聲皖韻,傳承鄉音”安徽方言童謠諺語采錄社會實踐團對將如孫老師所言,在保護和傳承方言童謠諺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弘揚家鄉的傳統文化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