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進,振興不竭—寧夏團結村
中國寧夏7月31日電(通訊員晏美欣)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學校“大河之治”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賀蘭孕葡,黃河潤疆”調研隊于今日前往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團結村進行調研。本次調研活動是為了深入了解寧夏團結村的發展現狀,探索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調研團隊由葡萄酒學院的學生及指導老師組成,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一線數據,為團結村的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和支持。
團結村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郝家橋鎮下轄行政村,地處靈武市郝家橋鎮東南20公里處。轄3個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駐第二村民小組。團結村西鄰新民村,南與長流水村接壤,北接南三支三斗渠,村道與靈狼公路、狼南公路連通,交通便利。因團結村地處賀蘭山東麓,氣候適宜,土地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農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團結村在政府的扶持下,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色產業初具規模,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同時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顯著的改善,道路、供水、供電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然而團結村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如產業結構單一,發展不平衡,人才流失等。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走村入戶,對村莊的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情況進行了全面而準確的了解,深度訪談則主要于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農業種植大戶等進行了交流,了解了他們對村莊發展的看法和建議。據了解,團結村走的是“支部+協會+基地+農戶”的路子,緊緊圍統“凝心聚力強服務,黨群共富促發展”主題,以”先富帶后富”為抓手,著力抓好有機枸杞種植加工等特色產業,實現“雙增”,著力抓好民族團結實現“雙減”,一是以村級組織為依托,發展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有機枸杞種植加工,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二是圍繞“樹孝德、有秩序、講規矩、守法紀、能樂業”五方面,加強和諧民風建設,弘揚社會新風氣,進一步優化居住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是以銀川市統一戰線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為契機,加強民族團結通過環境整治,建設民族團結廣場,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把團結村打造成全市民族團結、整村維進、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在具體實施上,團結村積極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吃水難、看病難、灌溉難等問題,基本實現了村巷道路全硬化,自來水,入戶率、通電率、電視信號、固定或移動電話全覆蓋。同時拓展農民技能培訓渠道,在開展農民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的基礎上,與銀川頤安駕校達成協議,每年以成本價面向團結村村民招收學員,對生活特別困難的村民實行免費培訓。另外建立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建,立了以無職黨員為主體,老干部、老黨員、宗教界人士代表、村干部以及有威信的村民代表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機制。最后團結村全力配合銀川市統一戰線示范基地項目建設,爭取資金2000余萬元,通過建立枸杞加工廠開展環境整治,打造民族團結廣場,建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措施,為和諧民風建設打好基礎。
通過此次實地學習考察,調研隊隊員都發現寧夏團結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也被村民們團結一致、積極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動。團結村的發展不僅提高了村民們的生活水平,而且對當地生態產生了極大的積極影響,調研隊相信:通過此次實踐活動一定能進一步推進當地鄉村振興及生態環境治理的進程,期待這里的明天更加美麗!
作者:晏美欣 來源:“賀蘭孕葡·黃河潤疆”調研隊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