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夢黃河畔,共繪生態新篇章——走進閩寧鎮園藝村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黃河如一條巨龍蜿蜒東流,滋養了華夏文明,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2024年8月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的“賀蘭孕葡·黃河潤疆”調研隊,肩負著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保護治理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的使命,踏上了前往銀川市閩寧鎮園藝村的實地考察與調研之旅,用青春的力量為黃河流域的綠色發展貢獻智慧與熱情。
“金沙灘”閩寧鎮
閩寧鎮,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新鎮。自1997年福建省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展對口扶貧協作以來,閩寧鎮從一個貧瘠的“干沙灘”發展成為如今的“金沙灘”,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貧到富的巨大轉變。閩寧鎮總面積約210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多人,其中回族占多數。這里的特色產業包括設施農業、釀酒葡萄種植、文化旅游等,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結構。
園藝村的特色與發展
園藝村是閩寧鎮的一個典型代表,近年來在設施農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自2019年起,園藝村開始大力發展設施溫棚園區,現已建成97棟溫棚,主要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西紅柿。這些溫棚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還顯著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例如,村民劉瑋通過種植西紅柿,一年收入可達16萬元。
園藝村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還在于其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村里為種植戶提供了“保姆式”服務,包括農資購買、農產品銷路以及農業技術指導等,確保了農業生產的高效和可持續。
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
園藝村的成功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成功,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村里通過科學的農業管理和生態保護措施,確保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例如,村里推廣使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減少了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保護了土壤和水源。此外,村里還建立了完善的灌溉系統,利用黃河水資源進行高效灌溉,既節約了水資源,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鄉村振興的典范
園藝村的發展模式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市場服務,園藝村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還促進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在未來,園藝村將繼續探索和推廣這種發展模式,為更多的鄉村振興提供借鑒。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于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黃河流域不僅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區。然而,長期以來,黃河流域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為了保護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國家提出了一系列保護和治理措施,包括加強水資源管理、推進生態修復工程、提升流域綜合治理能力等。
閩寧鎮的生態保護措施
閩寧鎮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也做出了積極探索。通過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閩寧鎮有效減少了農業用水量,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此外,閩寧鎮還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增加綠化面積,改善生態環境。通過這些措施,閩寧鎮不僅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貢獻了力量。
青年力量的參與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青年力量的參與至關重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的“賀蘭孕葡·黃河潤疆”調研隊正是青年力量參與生態保護的典范。通過實地調研和考察,調研隊不僅能夠了解黃河流域的生態現狀,還能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和治理建議。青年人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還能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過調研,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園藝村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的堅定步伐和顯著成效。他們也被當地村民的勤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深深打動。同時,他們也意識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因此,他們紛紛表示,將把此次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帶回學校,用專業知識為園藝村乃至整個黃河流域的綠色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閩寧鎮和園藝村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通過深入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我們不僅要保護好黃河這一母親河,更要推動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希望通過這次調研活動,能夠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莫海斌)
作者:莫海斌 來源:“賀蘭孕葡·黃河潤疆”調研隊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