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變:寧夏團結村的綠色復興
中國銀川7月31日電(通訊員劉溢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調研隊伍踏上了前往寧夏西夏區團結村的旅程,為了深入了解黃河治理與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效,調研隊與一位退休的老黨員人民教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老教師以其豐富的經歷和深刻的見解,為調研隊描繪了一幅黃河流域環境變遷的生動畫卷。
老教師回憶起過去的黃河流域,那時的環境問題嚴峻,空氣和環境的污染嚴重。他提到了石炭井的采煤活動,那里的礦山曾經是一片混亂,石頭遍地,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然而,隨著國家的大力投資和治理,石祖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大型推土機的作業,原來的亂石被平整,新土被鋪上,綠草和樹木被飛機播種,現在已經成活。這個曾經破敗的地方,如今已成為人們旅游打卡的新熱點,綠色正在逐步覆蓋這片土地。
老教師還提到了大武口的變化。在他年輕的時候,大武口還是一個荒蕪的小火車站,周圍是沙漠和沙灘。而現在,大武口已經是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環境質量有了顯著的提升。他舉例說,以前走在街上,白襯衫很快就會變黃,麻雀都是黑色的,因為空氣中的浮塵太多。但現在,這些現象已經大大減少,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
團結村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個村子是從山區移民過來的,因為原來的環境惡劣,資源匱乏。國家實施了移民大戰略,將這些老百姓轉移到有前景的地方。通過黃河水的灌溉,這里的土地得到了改造,玉米和玉米花的香味成為了村民們日常生活中的美好體驗。老教師感慨地說,這些變化雖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老百姓從中得到了實惠。
老教師還強調了黃河治理的戰略意義。他指出,雖然有些人認為黃河治理與他們無關,但實際上,這個戰略給寧夏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紅利。通過植樹造林,恢復生態,寧夏的環境得到了改善,黃河水也變得更加清澈。這些變化不僅改善了環境,也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
最后,老教師提醒調研隊的學生們,要全面看待問題,不要就事論事。他鼓勵他們深入了解國家的大戰略,體會這些戰略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他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個例證,雖然他已經退休,但他依然享受著黃河治理帶來的紅利,空氣好了,環境好了,老百姓得力了。
這次調研不僅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學生們深刻理解了黃河治理與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效,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國家戰略對普通百姓生活的深遠影響。團結村的故事,是黃河流域綠色復興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成功實施的一個生動例證。
作者:劉溢倫 來源:“賀蘭孕葡·黃河潤疆”調研隊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