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蘇州市紅色文化調研蘇州革命博物館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滁州學院暑期三下鄉火鍋隊走進家鄉的紅色旅游景區——蘇州革命博物館,尋訪紅色足跡。青代表著作為新青年的我們,紅代表著紅色革命文化與黨史,我們與紅色革命有約!我們走進博物館,進一步走進蘇州革命博物館中抗戰英雄的世界、了解紅色故事、參觀革命文物,緬懷先烈、學習黨史的同時,還進行了實地調查報告,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養與愛國情懷,更弘揚、傳承了紅色文化,承擔起了新時代青年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的歷史責任。在感悟偉大精神、學習百年黨史中,紅色文化、紅色資源作為關鍵要素,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載體作用。紅色文化凝結著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是屬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先進文化。紅色資源是紅色文化的鮮活載體,蘊含深刻的思想內涵,承載著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其肩上還肩負著更大的使命和責任,對于"我們該做怎樣的青年"這一命題的求解,始終叩問并激勵著廣大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譜寫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蘇州博物館始建于1993年,博物館分為三個展廳,分別陳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三部分,展廳內有蘇州革命斗爭史資料、圖片和文物共七百余件。館內陳列著的318幀歷史照片、208份歷史文件、204件實物,更有各類革命藝術品60件無不記載著蘇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從苦難走向覺醒最終走向勝利的革命歷程。 我們進入博物館內展廳,跟隨著革命時間線的推移,首先看到的是橫在墻邊的"日本租界界碑",根據介紹碑長170厘米,寬36厘米,厚13厘米,為石質。正反面皆寫有"日本租界",側面分別寫有"大清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上浣"和"蘇州洋務局立"。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將蘇州劃成通商口岸之一,1897年,《中日通商蘇州租界章程》訂立,加快了蘇州殖民化進程,此日本租界界碑是中國遭受列強入侵、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的產物,也在時時刻刻警醒著世人勿忘國恥,如今中國青年更要自強,自立。 在蘇州革命博物館里有著許許多多的抗戰故事,每個英雄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印記;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再往里走,我們便看到了陳叔璇烈士臨刑前照片,共有5張,尺寸為長11厘米寬8.8厘米,是保存至今少有的烈士就義照片。 陳叔璇,1900年出生于周莊陳家倉破落地主家庭,"五四"運動前后在上海讀書時接受進步思想的影響,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10月中共江陰縣委成立,陳叔璇任中共江陰縣委委員,參與領導指揮后塍、楊舍等地農民武裝暴動,國民黨江陰縣政府以3000元大洋賞格通緝。1928年4月陳叔璇由省委派至常熟擔任縣委書記,不久擔任淞浦特委委員。1929年5月回鄉檢查工作準備返滬時在班船上被捕,受盡酷刑,始終不發一言。7月23日被綁赴君山刑場從容就義,時年29歲。 歷史車輪滾滾,但在長河里依舊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英勇斗爭的軍人。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便是其中之一。我們順著時間線往里走,展廳內陳列著江抗部隊槍械零件、修理工具等,1939年,以新四軍六團為骨干的"江南抗日義勇軍"奉命東進,到達蘇州地區,點燃抗日烽火,多次同日軍展開激戰。"江抗"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幫助地方建立抗日武裝,并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使蘇州地區的抗日斗爭出現新局面。1940年9月下旬,夏光率江抗三支隊,為襲擊日偽據點曾進入沙洲楊舍、鹿苑一帶。據楊舍壙市公社五大隊顧金生提供:5枚槍械零件為江抗部隊在壙市設立的地下兵工廠所有,江抗北撤時,將這些零件埋在地下,解放后被發掘出來。另3枚老虎鉗、銼刀、修理工具是地下兵工廠同志留在顧金生家中的。這組物件是江抗部隊在蘇州地區作戰的珍貴見證。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國民黨一味退卻。5月31日,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全國60多個救亡團體代表在上海開會,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這一愛國舉動為國民黨所不容。11月,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李公樸、王造時、沙千里、鄒韜奮、章乃器、史良在上海被國民黨非法逮捕。12月4日沈鈞儒等6人被移解蘇州,羈押在吳縣橫街江蘇高等法院看守所。 百年前的中國,山河破碎,烽火四起,有一群青年人,鐵肩擔道義,讓中華民族重新挺起了脊梁。百年后的中國,山河壯麗,國泰民安,還有一群青年人,手握鋼槍,守護國家與人民的歲月靜好。 展廳內還陳列著一臺老式收音機。1948年10月,中國民主同盟蘇州地下支部成立,中共蘇州工委通過地下黨員許甫如、蔣賚與民盟成員金琪、黃肇模等取得聯系,相互配合,成了同盟軍。當時,為了更好地進行宣傳,盡快地把解放區的聲音傳遞過來,蘇州民盟創始人之一黃肇模(化名楊筑倫)賣掉家中的紅木家具籌得二兩黃金。由于當時收音機還是相當稀奇的東西,為了不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注意,黃肇模特別請熟悉的人買來配件,再組裝了一臺能收短波的收音機,秘密收聽解放區電臺。1949年4月27日清晨,蘇州宣告解放。民盟蘇州支部依靠《蘇報》館職工,印刷出版了《光明報.號外》,以"蘇州新歷史的第一頁、人民解放軍進城"的大號標題報道了蘇州人民歡迎解放軍進城的熱烈場面,并刊出了蘇州民盟支部的《告蘇州同胞書》。 4月28日,《光明報》第六期(新一號)出版,刊出《告蘇州教育界人士書》。兩期報紙刊載的解放戰爭的其他勝利消息也都來自這臺收音機。 出了展廳,最后我們來到"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主題展覽,該展覽分為四大部分——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分別陳列了上百幅中國共產黨井岡山會師后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一個個感天動地的紅色故事。展館中題詞這樣介紹"一座山,輝映歷史;一種精神,照耀未來。如今,黨和人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駐足觀看的同時我們百感交集,更加明白新時代的青年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應不斷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
作者:況心愿 來源:蘇州革命博物館
- 倡導垃圾分類 踐行低碳生活
- 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到人類生存,同時制約經濟的發展。當前,必須改變人類消耗的能源結構,進而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低能耗、低排放、
- 08-27
- 東興鎮描繪河暢水清生態畫卷調查報告
-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面臨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如溫室效應嚴重,夏季高溫來襲,河流污染嚴重等。自十八大以來,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 08-27